首页 > 分娩>赤白肉际下面是什么穴

赤白肉际下面是什么穴 公孙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太白穴在哪里?有什么用?

太白穴(大白穴)解析: (1)太白。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大白名意与此穴同,大,通太。 (2)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故为脾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4)足太阴原穴。原,本原也。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故为足太阴原穴。 附注:足太阴经所注为“输”;,属土足太阴脾经原穴。 太白穴意义: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肺性阳气。 太白穴主治疾病: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吐泻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穴位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液门穴在哪里?有什么用?

液门穴 Yè mén解析:
1)液门。液,液体也,经水也。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化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凉湿水气至此之后则快速散热冷却,冷却后的水湿归降地部,故名。
2)三焦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所生之水量极小,故为三焦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附注:三焦经荥穴。
液门穴意义: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的经水。
运行规律:
天部之气大部分冷降为地部水液,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地部经水则回流关冲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耳痛,耳聋耳鸣,喉痹,疟疾,手臂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鱼际穴治喉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取穴方法:
液门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生理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公孙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公孙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公孙,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直刺0.5-1寸。艾炷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 直刺0.6~1.2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膻中主治呕吐、眩晕。 【备注】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公孙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行间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行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荥(火)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歪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
名解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行间穴(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人体穴位配伍
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穴位功效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肝经风热所致病证。
②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病证。
③遗尿、癃闭等泌尿系病证。
④疝气。
⑤胸胁胀痛。
操作
针灸:直刺0.5~0.8寸。
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青光眼、结膜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肋间神经痛等。配耳尖、太阳主治目赤肿痛。
治疗因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配合太冲穴,由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掐揉。
备注:荥穴

足通谷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足通谷,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通谷。《针灸大全》名足通谷。属足太阳膀胱经。荥(水)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布有趾底固有神经,足背外侧皮神经,趾底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项强,癫狂,鼻衄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名解】
1)足通谷。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足通谷名意指膀光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一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二为至阴穴上传于此的天部湿热水气,二气交会后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缩合冷降,冷降之水循膀胱经回流至阴穴,故名足通谷。
2)膀胱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冷降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膀胱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湿冷降归地后回流至阴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

京骨穴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京骨穴位置图
取穴方法:京骨穴位位置于人体的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生理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京骨穴位准确位置图
京骨穴的作用
附注: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京骨穴意义:膀胱经的湿冷水湿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气血。
主治疾病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太冲穴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治法〗寒湿则点刺出点或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京骨穴 Jīng gǔ解析
1)京骨。京,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园形的大谷仓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吸热蒸升的水湿之气,性寒凉,在本穴为聚集之状,如同储存谷物的大仓,故名。
2)膀胱经原穴。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凉水气,气血场范围大,最能体现膀胱经的气血之性,为膀胱经寒湿水气的输出之源,故为膀胱经原穴。

与京骨穴相关经络穴位


四渎穴


翳明穴


蠡沟穴


人体手太阴肺经循行图解


瘈脉穴

什么叫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合称。
十二经脉中的三条经脉。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分布在腿的内侧,属里。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经过下肢内侧、腹部抵止于胸部

肺经在脚部的反射区是哪一个穴位

底反射区的定位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3焦经:手少阳3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5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2、3趾间的缝纹端上5寸(约合受检测者5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4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10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5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1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3趾上3寸。 25、左脚:第1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4趾下4寸。 27、右脚背:第3、4趾中间上3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