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后>脐周四穴指哪四个

脐周四穴指哪四个 肚皮周围有哪些穴位?

脐周有什么穴位

很多穴位,神阙旁开两寸,是天枢穴,两边各一个,往下是气海,关元,石门穴。睡前反复按揉周围,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肚脐眼下方四指处是什么穴

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肚皮周围有哪些穴位?

肚皮周围有哪些穴位?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肚皮周围有哪些穴位?

肚脐眼上四指是什么位置

是中脘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大约在脐中以上四寸或肚脐以上四指处)即为此穴。
取此穴,针刺0.5~1寸;也可灸。用于治疗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人体的各个穴道分别在哪里?

人体的各个穴道分别在哪里?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肚脐两侧四指宽的位置是什么穴位,能减肥么?

我只知道这些减肥的穴位 合谷

  位置:拇指与食指界凹陷处。多从手背方向取穴。

  效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神醒脑,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

  瘦脸

  四白

  位置:眼睛正中央往下延伸,与鼻梁正中央往旁延伸的交叉点的凹陷处。

  效果:消除脂肪,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近视。

  迎香

  位置:鼻翼两侧。

  效果:消浮肿、改善鼻炎、流鼻水、鼻塞等症状。

  承浆

  位置:嘴唇中间往下延伸,下巴正中央凹陷处。

  效果:改善脸部浮肿,防止牙龈肿胀发炎。

  太阳

  位置:眼尾与眉毛中间,往后一寸的凹陷处。

  效果:消除脂肪,改善浮肿、减缓头痛。

  颊车(牙关)

  位置:脸颊咬牙时会隆起处,放松时凹陷处。

  效果:消除双下巴脂肪、改善浮肿、减缓颈部和牙齿疼痛。

  瘦手臂

  曲池

  位置:弯曲手肘,肘纹外侧凹陷处。

  效果:促进局部脂肪分解,帮助淋巴液和血液循环。

  外关

  位置:前臂上,手腕往上二寸(约三根手指)凹陷处。

  效果:促进水分代谢、消除浮肿。

  肱中

  位置:上臂内侧,腋下和手肘中间凹陷处。

  效果:消除上臂赘肉,改善蝴蝶袖。

  尺泽

  位置:手肘朝上稍微弯曲,中央凹陷处,可以摸到一根大筋,大筋外侧即为尺泽穴。

  效果:消除手臂脂肪。

瘦腰/瘦小腹

  天枢

  位置:肚脐两侧两寸(约三指宽)处。

  效果:促进腹部代谢,帮助消化,进而帮助小腹平坦。

  水分

  位置:肚脐正上方一寸(拇指关节宽度)。

  效果:排除多于水分,改善水肿。

  气海(丹田)

  位置:肚脐正下方一寸半(约食指和中指合并的指幅宽度)处。

  效果:帮助消化,改善腹部肿胀,可以预防小腹突出。

  关元

  位置:肚脐正下方三寸(约四指并拢的宽度)。

  效果:降低食欲,促进消化。

  肾俞

  位置:背部正对肚脐后方,腰椎两侧一寸半(约食指与中指并拢的宽度)。

  效果:美化腰部曲线。

  三阴交

  位置:脚踝内侧,上方寸(约四指并拢的宽度)。

  效果: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消水肿,改善生理痛。

  瘦臀/瘦大腿/瘦小腿

  环跳

  位置:两侧臀部正中央。

  效果:提臀、预防臀部下垂。

  承扶

  位置:两侧臀部横纹正中央下方。

  效果:预防臀部下垂、刺激臀部肌肉收缩、瘦大腿。

  殷门

  位置:大腿后侧,承扶穴往下六寸。

  效果:消除赘肉,雕塑大腿曲线。

  委中

  位置:膝盖后方正中央的膝窝处。

  效果:改善大腿、小腿肿胀,促进血液循环,美化腿部线条。

  承筋

  位置:小腿后方(小腿肚)最胖的地方。

  效果:消除小腿肿胀,美化小腿线条。

  血海

  位置:膝盖后方(膝窝)往上约三指,有个凹陷处。

  效果:消除水肿,雕塑大腿、小腿曲线。

  承山

  位置:踮起脚,可以看到小腿肚有一块肌肉隆起,在肌肉正下方的凹陷处就是承山穴。

  效果:消除水肿,排除体内的废物、美化小腿曲线,减缓腿部疼痛。

  足三里

  位置:膝盖外侧凹洞,往下三寸(约四指并拢宽度),靠近小腿骨外侧的凹陷处,即为足三里。

  效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赘肉问题。

小儿按摩推拿哪些穴位?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


肚子胃经上的穴位有哪些?

胃经上的前22个穴位是: (一)承泣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的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二)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三)巨髎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四)地仓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 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取之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五)大迎 定位 下颌角前1.3寸凹陷中,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即于凹陷下端取之 避开动脉,斜刺或 平刺0.3-0.5寸 (六)颊车 定位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 (七)下关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直刺0.5-1寸 (八)头维 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额角发际直上0.5寸 平刺0.5-1寸 (九)人迎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喉结旁1.5寸,当颈总动脉之后,胸锁乳突肌前缘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十)水突 定位 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当胸锁乳突肌前缘 直刺0.3-0.8寸 (十一)气舍 定位 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平刺0.3-0.5寸 (十二)缺盆 定位 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直刺或斜刺0.3-0.5寸 (十三)气户 定位 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四)库房 定位 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五)屋翳 定位 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六)鹰窗 定位 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七)乳中 定位 乳头中央 本穴不针不灸,只做定位标志 (十八)乳根 定位 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下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十九)不容 定位 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5-0.8寸 (二十)承满 定位 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寸 (二十一)梁门 定位 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二)关门 定位 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二十三)太乙 定位 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四)滑肉门 定位 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直刺0.8-1.2寸 (二十五)天枢 大肠的募穴 定位 脐旁2寸 直刺1-1.5寸 (二十六)外陵 定位 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七)大巨 定位 脐下2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八)水道 定位 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二十九)归来 定位 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三十)气冲 冲脉所起 定位 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三十一)髀关 定位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平臀沟处 直刺1-2寸 (三十二)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直刺1-2寸 (三十三)阴市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直刺1-1.5寸 (三十四)梁丘 足阳明经郄穴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直刺1-1.2寸 (三十五)犊鼻 定位 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向后内斜刺0.5-1寸 (三十六)足三里 足阳明五输穴的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直刺1-2寸 (三十七)上巨虚 大肠经下合穴 定位 足三里穴下3寸 直刺1-2寸 (三十八)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直刺1-1.5寸 (三十九)下巨虚 小肠经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下3寸 直刺1-1.5寸 (四十)丰隆 足阳明经络穴 定位 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直刺1-1.5寸 (四十一)解溪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直刺0.5-1寸 (四十二) 冲阳 足阳明经原穴 定位 在解溪穴下方,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当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四十三)陷谷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输穴 定位 足背二、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四十四)内庭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荥穴 定位 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四十五)历兑 足阳明经五输穴的井穴 定位 第二趾外侧指甲角旁约0.1寸 浅刺0.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