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敷常用的穴位一般以人体的十二经及督脉腧穴为主。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为双侧),每次选用3个腧穴(一般多选用前三个腧穴),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3穴;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可加取风门、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阙、关元、中脘、内关等穴。治疗骨关节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另外,胃寒贴中脘,肾阳不足贴肾腧、命门,气血不足贴膈腧等穴位。
骨关节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另外,胃寒贴中脘,肾阳不足贴肾腧、命门,气血不足贴膈腧等穴位。
但是大部分都是采用背部的穴位。 传统的肺腧、脾腧、肾腧,当然有一些定喘穴等等,可能选择的不一样,但是肺腧、脾腧、肾腧比较多。 每个穴位都是一对,左侧一个,右侧一个。每次贴完看每个人背部都是那么很整齐的, 在脊柱的两侧。穴位一般都是脊柱正中盘开1.5寸这两条线上的。
三伏贴敷贴穴位:背部的大椎、肺俞、脾俞、定喘、膏肓等穴接受药物敷贴。针对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穴位疗法。
在做大敷贴间隔中可以加做1次小敷贴,按照同样的穴位。
上海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丁惠玲副主任医师
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3~6小时。儿童的贴药时间是2~4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贴敷后,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泡。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对于大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视具体情况而定。三伏贴需要贴的位置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身的疾病,选择需要贴敷的位置,所以一定要去医院,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贴。
视具体情况而定。三伏贴需要贴的位置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身的疾病,选择需要贴敷的位置,而且一般自己都不太能贴得准,所以一定要去医院贴。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是最为合适的,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穴位的判断,也可以准确找到穴位,起到比较好的疗效。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用于调理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疾病的医学方法,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不一样,贴敷的穴位也就不一样,具体情况以实际贴敷为主。
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心俞穴、治喘穴等。
三伏贴的作用与功效:
1、三伏贴主要是通过经络来调整身体的脏腑,纠正各脏腑的阴阳,使其既不偏盛也不偏衰,有利于身体健康。
2、三伏贴是中医常用的根据穴位治病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穴位将药物渗透入体内,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3、三伏贴具有的作用十分丰富,能够起到温肺散寒、开窍通络,提高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身体疾病的发生。
4、三伏天用药物来贴敷穴位,是根据春夏养阳的说法,起到充实人体之气,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的效果,以达到身体的健康。
5、三伏贴对一些常见的肺部疾病,咳嗽感冒,抵抗力衰弱,风湿类风湿疾病,以及一些常见的脾胃虚寒等症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视具体情况而定。三伏贴需要贴的位置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身的疾病,选择需要贴敷的位置,所以一定要去医院,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贴。
视具体情况而定。三伏贴需要贴的位置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身的疾病,选择需要贴敷的位置,而且一般自己都不太能贴得准,所以一定要去医院贴。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是最为合适的,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穴位的判断,也可以准确找到穴位,起到比较好的疗效。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用于调理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疾病的医学方法,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不一样,贴敷的穴位也就不一样,具体情况以实际贴敷为主。
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心俞穴、治喘穴等。
三伏贴的作用与功效:
1、三伏贴主要是通过经络来调整身体的脏腑,纠正各脏腑的阴阳,使其既不偏盛也不偏衰,有利于身体健康。
2、三伏贴是中医常用的根据穴位治病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穴位将药物渗透入体内,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3、三伏贴具有的作用十分丰富,能够起到温肺散寒、开窍通络,提高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身体疾病的发生。
4、三伏天用药物来贴敷穴位,是根据春夏养阳的说法,起到充实人体之气,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的效果,以达到身体的健康。
5、三伏贴对一些常见的肺部疾病,咳嗽感冒,抵抗力衰弱,风湿类风湿疾病,以及一些常见的脾胃虚寒等症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