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后>3岁宝宝不想上幼儿园?家长别着急,先处理好这3对关系

3岁宝宝不想上幼儿园?家长别着急,先处理好这3对关系 3岁宝宝突然不想去幼儿园

3岁宝宝突然不想去幼儿园

3岁宝宝突然不想去幼儿园

每年9月份,都有一大批孩子进入幼儿园,成为小小的“社会人”。孩子从家中单一的环境,进入到学校陌生的氛围,开始集体生活。从面对爸爸妈妈等熟悉的家庭成员,到老师、小朋友等其他群体,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甚至会有分离焦虑。除了孩子,家长们也会因此顾虑重重。

有位家长曾经历了女儿上幼儿园的艰难过程,就将孩子入园等同于与出生、退休、死亡等相似的严峻考验,这样描述“一个还不太会说话、甚至还拿不稳小饭勺的生命,应是被人将他所依赖的母亲和家庭怀抱里分离,让他身处另一个环境里,会带来多么大的惊慌和恐惧。”

幼儿园是孩子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获得所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想场所。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逐渐认识家庭成员之外的人,处理家庭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并开始理解所处社会和环境,将如何影响自己。

布朗芬布伦纳教授曾提出人们所处的各种环境,形成的相互关系,对其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而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运用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处理好学校老师、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做好孩子学前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基础

布朗芬布伦纳 ( Bronfenbrenner) 是康奈尔大学教授,著名跨文化研究学者,专注于发展心理学、儿童抚养以及人类生态学三个交叉学术领域的研究,在儿童状况、家庭及其支持系统、人类发展等成果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在布朗芬布伦纳教授提出生态系统理论之前,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学家研究家庭,人类学家研究社会,都在各领域内独自作战,理论成果比较分散。而布朗芬布伦生态系统却将儿童、家庭、人类社会等环境,都关联在一起,共同构成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开创性研究。

布朗芬布伦纳教授创立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是对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他提出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是一套鸟巢式的结构,每一层次都嵌在相邻一个层次里面,并按照与发展的个体相互作用的程度,区分为微观、中间、外在、宏观四个环境部分。

微观系统( microsystem),即小环境,是包含发展中个体在内的,与个体产生最直接互动的环境,如家庭、学校等。

中间系统( mesosystem),即中环境, 包括发展中个体在内的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 如家庭和学校的关系)。

外在系统( exosystem),即外环境,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环境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有些不包括发展中个体在内,但其改变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宏观系统( macrosystem) 即大环境,是指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在系统,在整个文化水平上可能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此相关联形成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

微观、中间、外在、宏观这四个环境系统,会相互作用,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从家庭到学习再到社会环境,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影响,而儿童直接参与的,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微观、中间系统对其影响最直接长久。

二、运用微观、中间系统理论,处理好老师、家长、孩子的关系,为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基础环境

(一)家长与老师:家园共治,齐心协力,达到合作共赢的状态

家长与教师有效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水平和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以信任为基石,朝共同方向努力。

前不久,在杭州有位妈妈提出想实时查看幼儿园监控,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对此,幼儿园予以否定回复,并希望家长将孩子交到幼儿园,可以给老师多一点信任,也能保护好孩子和老师的隐私。其实,查看监控的根源在于没有基础信任感。

2.及时沟通交流,形成良性有效互动。

幼儿园选出家长代表,成立家委会,也是双方沟通的重要桥梁。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不久,班里就有个孩子爱咬人,将老师和几个孩子咬伤。后来,家委会和园长老师一起开会商议,让家长先将孩子领回,以免影响其他孩子正常上学。期间,学校将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和这位家长分享,等两个月之后,再让孩子试园。

3.出现问题时,双方积极去应对。

曾听过一个故事,幼儿园老师带孩子到小公园上“观察课”,结束前由于老师过于匆忙落下了一个孩子。老师匆忙返回公园,孩子妈妈也同时赶到了。小孩虽有公园管理处阿姨陪同,但因受惊吓而大哭不止。

孩子妈妈将他抱怀里安慰,“宝贝,这是妈妈和老师故意安排的,看落下的小朋友谁更勇敢。你今天表现不错,虽然害怕,但没有乱跑……”一场危机就此化解,孩子妈妈没有朝老师大喊大闹,而是积极去解决问题,安抚孩子。事后,老师也及时和家长道歉。

(二)老师与孩子:关爱耐心,尊重平等,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作为幼儿园老师,除了有专业能力和水平,最重要地是要用一颗真心去爱每个孩子,能够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情感的, 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情感, 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1.营造安全有爱的环境,建立“家的延长线”

孩子从家里到幼儿园,从家人到老师,要面对陌生的一切。想要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为他们找到安全的、有爱的幼儿园,建立与孩子间的正向交互关系。而幼儿园老师就充当特别重要的角色,当老师们能全身心地爱孩子,像家人一般接纳孩子,孩子就能安心地将幼儿园作为“家的延长线”。

2.懂得孩子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独立个性

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学龄前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孩子会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启动身体所有器官,通过看、听、触、嗅、尝等方式,体验世界。作为幼儿园老师,就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孩子个体化特征,不催促、不破坏、不强求,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3.以极大虔诚之心,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灵魂深处美好力量的唤醒,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曾说“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 而其它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幼儿园老师是孩子心灵的重要启蒙者。

(三)家长与孩子:充分信任,适时放手,温柔陪伴难忘的成长岁月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持久的老师,父母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1.安抚负面情绪,给予孩子安全感。

社会性参照理论认为,母婴之间以情绪信号为社会性信息进行参照。当婴儿处于陌生不确定的环境时,会从成人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采取相应行动。入学前后,孩子也会从家人状态里,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当孩子从家长身上获得足够的安全和信任支持,就能明白去幼儿园只暂时分开,从而降低亲子依恋强度,更容易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去主动适应环境。

2.培养孩子独立力,从穿衣吃饭开始。

孩子拥有独立力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当父母去培养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的能力,孩子也能在幼儿园里游刃有余地生活,而不会慌张无助。亲子关系注定一场渐行渐远的旅途。作家黎戈曾在说,“保护是父母惯常的动作,而父母往往忘记了更重要的:要他飞,希望他能飞,飞上云霄,飞出父母的眼界,看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不忘这一场红尘来去。翅膀的命运,是迎风;而父母的爱,将永伴孩子飞翔。”

3.带孩子了解世界,学会关爱他人。

一位爸爸给准备上幼儿园的孩子塞了条手帕,告诉他上学第一天很多小朋友都会哭,可以用手帕给他们擦擦泪,或者坐在他们身边默默陪一会儿。孩子依照爸爸的教导去做,开学不久成为班里最受欢迎的小朋友。这位爸爸教给儿子的,是体察对方情绪的同理心。凡事能站在对方立场上想问题,从小就拥有宽广的格局。

幼儿园教育专家李坤珊曾说,“看重自己的孩子,还要引导他们看见别人的需要,了解别人的观点,关爱他人。”从我到我们,生命的风景才会不同,想法才会丰富;从我有到你也有,所拥有的不会更少,只会更多;从我到你到他,就有了朋友,笑声就有了回音,哭声也有了回应。

相关推荐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