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大批适龄幼儿要进入幼儿园学习。如何使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是所有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参观幼儿园。感受幼儿园的环境,还可以带孩子和老师谈一谈,拉近师生距离。平日里可以和孩子高高兴兴地谈一谈幼儿园的好处,说一些和幼儿园相关的有趣的事情,还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宝宝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一样”。 二、面对哭闹的孩子,态度要坚决。如无特殊情况,必须每天坚持送去幼儿园。孩子初入园,对新环境不适应,难免会有情绪波动和哭闹现象。家长不要因此就不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再者就是送孩子到班上由老师接过去后应马上离开,不能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要相信老师会让孩子安静下来。其实,大多数孩子哭闹都是给家长看的,目的是引起父母的同情心。家长要相信老师会有方法让孩子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三、提早到幼儿园接孩子。如果有时间的话家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来到幼儿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重视,他始终是和亲人在一起的,要让孩子形成一种时间的概念:上幼儿园是有个时间阶段的,就像父母上班一样,下班后就会来接你们回家的。要尽量避免班里只剩下一两个小孩子时才去接自己的孩子,这样会引起孩子内心的自卑和对父母的埋怨,使孩子对上幼儿园反感。接到孩子后,家长可以借着老师的语言来表扬孩子今天做得不错,希望明天做得更好。 四、家长应该多向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情况,以便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是最勇敢最棒的”。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合理的小奖励,如小玩具或图书等。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生活遇到的困难,应及时和老师配合解决问题。注意不能过于严厉指责孩子。 五、缩小家庭和幼儿园的差异。许多孩子在家里的作息时间比较随意,而且多数是“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幼儿上幼儿园之后,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思路,经常向孩子强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告诉孩子“早睡早起、有东西大家一起玩,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慢慢健康地成长起来。 六、孩子接回家后,家长要多与孩子谈谈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可以鼓励孩子表演一些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舞蹈,还可以请孩子当小老师给爸爸妈妈上课,并经常表扬孩子自从进幼儿园进步很大,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七、家长们要注意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对老师和幼儿园的不满情绪,以免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课改把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纳入了教育的范畴,幼儿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幼儿园的环境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作为物质环境的墙面环境它和我们是朝夕相处的,它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带给他们愉悦感。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发现其实环境创设特别是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比如,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又如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再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其实上述的几种问题我们都意识到了,也都在尝试改变。以下是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以及我园的一些实践的看法:
一、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因为其中的关键,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比如:小班和小小班的时候我们结合 我的家主题,在墙面上贴上全家福这样减少了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存在的焦虑和不安,让孩子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爸爸妈妈与他们在一起;另外我们活动室的墙上,还布置了我的妈妈墙饰。瞧,妈妈的眼睛多漂亮,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就可以看看这面墙,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教师用心去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分牵挂,多一点来园的愿望。教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把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如润春雨。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更多的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观。例如,中班的主题大人的世界,我们将孩子们自己写的画的父母工作的调查表贴在主题墙上,使孩子们从墙上不仅知道自己的父母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他爸爸妈妈的工作,从而了解大人们的世界里的各行各业。又如,大班的主题我从哪里来,我们从一位做医生的家长那儿收集来了大幅十月怀胎母孕照片贴在墙面上供幼儿欣赏,让他们不仅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的,更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其实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并不困难,老师既没化太大工夫,又体现了以孩子为主的环境,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一定能让环境说起话来!
二、交还幼儿的主动权
长期以来,在环境创设方面,只要老师精心打造的环境常常难以引起幼儿共鸣。原因何在?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着太多的成人意志,哪里有幼儿的自主与创造?要想让幼儿学会自主创造,老师首先要放手,要将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一改传统的做法,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我们中班在创设有趣的昆虫主题墙饰时,先是师生共同讨论墙饰布局,然后由老师创作大背景:远处的蓝天、黄绿相间的公园、茂盛的树林,以及肥沃的黄土地,让孩子们在其中丰富内容。可以将画的,做的,收集来得贴在上面,挂在上面。孩子们享受到了这个过程,是多么高兴!又如,围绕漂亮的服装的主题,我们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大量的运用废旧材料,然后搭出一个舞台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衣服,画出来,贴出来,剪出来,样样绝活孩子们都使用出来了,在舞台表演时,孩子们自发拿着我的照相机拍照,照片洗出来后,他们把照片统统贴在了舞台背后的墙面上,颇有点像剧照,看着他们的认真的样子。才发现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现在,每一面墙壁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环境,这样的环境不是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教育意义吗!
三、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这里所说的动态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指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呈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而又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每次都要重新布置,可能对老师的工作量是一个挑战,所以我觉得可以创设一个大环境然后逐步的深入与丰富。大班主题特别的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也是孩子们进入大班后,经常讨论的话题,比如幼儿园的最后一次生日啊!还有自己的喜好啊!这些墙饰都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小的内容经常在换,但大的主题,我们还是保留了!第二:动态化也表现在墙面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因为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含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另一方面,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会在墙面上寄托自己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环境变了,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大班小主题墙面我的梦让幼儿真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墙饰中,让墙饰真正成为幼儿与教师近距离的对话。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形成概念的。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也指出:创设和帮助儿童注意四周的环境,可以发展儿童的各种兴趣,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徐汇区民办东方幼儿园 张丽云)
大海妈妈或者海妈妈(充分向幼儿解释或者展示,水是生命之源。做点小图片和彩字,生命起源于大海,家长和领导应该会喜欢)
蓝色的母亲(可以写点大海的特点:广阔”胸襟“之类的,只要是引导幼儿,或者展示给家长看。)
最新的主题边框?我搞幼儿园的美术环境创色也有几年了。你说的那些边框很多书上都有的,但你应该是想搞出新意来。我只能 给你一些建议,不要孤立的设计一个个的地方,要整体来设计,例如,首先你要确定整个环境的基本色。比如,用粉色,那么你的整个教室都应该以粉色为主,加入一些柔软的摆设。所以,你不用一定要最新的边框,最重要的是和整个环境协调!风格统一,感觉统一。即使是最简单的边框如曲线,圆圈之类的。只要风格,质感和色调统一。就会看起来舒适~!
可以这样组织语言,请家长们送小朋友到幼儿园时带1张小朋友生活照和10张一寸免冠近照,这样家长就都清楚明白了!
1、幼儿园的互动环境包括主题环境、区域环境和生活环境三部分
每一部分互动环境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主题环境即主题活动的互动环境,包涵隐性的互动环境和显性的互动环境。隐性的互动环境一般是指主题墙饰中幼儿参与制作的部分,大多是以美劳方式体现的。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中,教师可以请幼儿画一些小花、小草、小动物或者用手工粘贴的方法制作一些作品放在上面。到了中、大班,一般是要求幼儿把对主题活动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呈现于下墙,以体现主题的轨迹。而显性的互动环境是指真正能够让幼儿操作的环境。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春天”中,教师把主题墙布置成春天的景象,有花、有草、有树、有池塘。其中,树的叶子可以让幼儿用夹子夹来练习点数,树干是用磁铁做成的,可以请幼儿把背后粘有磁铁的小动物送回家;池塘里的鱼是用撕拉粘扣做成的;池塘里有各种小鱼的影子,可以供幼儿玩找影子的游戏。在这个主题墙饰中,到处都是幼儿可以直接操作的内容。在中、大班也可以有这些互动环境,但表现形式不太一样。例如:大班“我要上学了”的主题墙饰中有一个“学习真有趣”的板块,在这个板块中,教师为每个小朋友制作了一个小盒子,还制作了许多不同类别的小旗子,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每天的表现插上不同的小旗子,这也是一种互动环境,但相比于小班,这的互动环境会少一些。
◆区域环境多体现的是区域的一些规则、活动流程提示及幼儿的活动作品。例如:在大班的美工区,教师可以张贴一些陶泥制作、绘画过程的流程图,还可以设置一面作品展示墙,展示幼儿在区域中制作的作品。除此之外,中班的区域环境也可以包括一些竞赛内容和竞赛评比结果的展示。例如:把飞行棋布置在区域环境中,幼儿就可以直接在墙壁上与小朋友进行游戏;在建筑区和“娃娃家”,教师还可以投放一些材料如积木、娃娃的餐具和衣服等,让幼儿直接与环境进行互动。
◆生活环境是整体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培养幼儿的常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设生活环境时,教师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小班的生活环境中,除了张贴一些照片和流程图作为提示外,还可以有一些拟人化的布置。例如把幼儿擦嘴时用的镜子装饰成小猫、小熊等各种小动物的脸,这样幼儿在照镜于擦嘴的时候就好像在为小动物擦嘴一样,非常有情趣,无形中也激发了幼儿对这一环节的兴趣。再比如,针对小班幼儿还不会主动饮水以及许多幼儿不喜欢喝白水的情况,教师可以把饮水桶布置成奶牛或者水果榨汁机等,用这种方式鼓励幼儿多喝水。而中班幼儿的生活环境可多以照片形式出现,教师把需要提示的重要部分拍成照片制作成流程图,布置在环境中给幼儿进行提示。到了大班,生活环境则是让幼儿把需要提示的重要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以点带面用某个小朋友的好经验带动全体幼儿进行学习。
2、墙饰主要包括欣赏类墙饰,动手操作类墙饰及思维参与类墙饰
每一类墙饰的具体内容包括:
◆欣赏类墙饰多体现在美工区域中,教师会提供一些画家的作品、教师自己的作品或者小朋友的作品来装饰环境供幼儿欣赏。
◆动手操作类墙饰是指幼儿可以直接操作的环境,如小班墙面上的磁铁游戏“小动物找家”、“走迷宫”等。
◆思维参与类墙饰多体现在幼儿视线以上的墙饰和主题环境中,如大班幼儿制订的一日计划、学习计划等。
一、主题的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孩子需求。
“家”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最熟悉、最亲切、最温暖的地方了,所以小班开学走进“家”的氛围倍感轻松和快乐,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孩子理解与接受。
二、主题活动渗透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当宝宝跑得快的时候,我说:“我们家的娃娃还在睡觉呢,轻轻的走路哦,嘘……”孩子们立刻掂起脚尖轻轻的走了,这样的随机教育,给孩子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主题下的收获:
小班是孩子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大集体环境的关键期。他们迷茫、焦虑、害怕
总的来说,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计划性不足。每一个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都要做充分的准备,环境布置、区角设置、周计划以及生成活动等都要有预先的设想。而我们的准备不足,主题墙饰的布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别的班级已经布置完成了,我却还在想“怎么布置啊?用什么材料啊?怎么规划?”这些前期工作要准备好的。
2、 教学内容存在不足。每个教学活动豆要和主题结合起来,但是,我们这个主题延续的时间比较长,教材上规定的两个礼拜完成的主题活动,我们班进行了一个月,活动内容难免会出现不和的地方。
3、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提高。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
展开全部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一些比较美观的小卡片,写一写,画一画,最好具有一定的英语量。再按照小孩子自己的想象来布置。迎合孩子的心态有可以有知识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