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后>端午节三大忌

端午节三大忌 过端午节需要注意些什么?

端午节的讲究?

端午也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为什么大家都在说这些端午节风水禁忌

端午节那些基本是习俗之类的,和风水不是一码事的,风水学包括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风水学是自然规律,是环境学!和节气、时间这些关系不大的啦!

过端午节需要注意些什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吃粽子、悬钟馗像、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佩香囊、挂五色丝线、采药、翻药等。此外,全国各地各民族地区还有很多饶有趣味的习俗,如食五毒饼、佩五彩香囊、赶端午药市等等。所有这些习俗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巧妙利用自然力来调节生存环境,保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技艺和智慧。

过端午节需要注意些什么?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如下:

1、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简粽”, 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黏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最早的粽子是“简粽”,至于后来人们用芦叶包粽子,传说是由于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叫区曲(或谓欧回)的人梦遇一个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它用芦苇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蛟龙是怕芦叶和五彩丝的。”自此以后,便有了角黍。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粽子从形状到馅儿都有不断的翻新和变化。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夹杂别的食品,而仅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2、悬钟馗像

过端午节需要注意些什么?

钟馗的作用类似于门神,其画像常被用于驱鬼避邪。据说,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官,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日:“臣姓钟名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3、赛龙舟

端午竞渡,本来是水乡训练水师的遗风。沉湘东吴,赛龙舟的规模,全国最为盛大,胜事流传,史不绝书。若是追究其意义,则大都在于凭吊忠臣孝女。相传屈原在五月五日赴泪罗江而死,楚国人为之哀痛,于是争划舟揖前去捞救。《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 望日赴泪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 ’因而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揖齐驰,掉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安徽巢县本是楚国旧地,现在还存有竞渡庙,其中塑有屈原像,称为三间祠。在每年五月一日,将屈原像迎谙到船上,击鼓奋揖,踊跃争先,竞赛龙舟,直到五日才结束活动。

4、挂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把菖蒲、艾叶挂在门边以避邪驱瘴。

过端午节需要注意些什么?

据说用菖蒲做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五月五日午, 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而尤以初五最恶,连这天生的孩子都不吉利,因此悬艾叶和菖蒲。农历五月是酷暑炎热将临之际,也是流行病、瘟疫流行之时。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是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滯、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5、饮雄黄酒

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故端午节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至于儿童,长辈则将雄黄酒涂于其脸上或身上以驱虫除秽。事实上,雄黄是一种有毒矿物质,外用可以消毒杀菌,但如果直接饮用则容易致癌,不宜提倡。

6、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 玲珑夺目。

7、挂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也有说五色是代表五条龙)。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8、采药、翻药

过端午节需要注意些什么?

这是端午节最普遍的民间活动,不管南方、北方,无论汉族或少数民族都很盛行。旧时,这天天还没亮时就纷纷出外采药,特别是乡村,更是倾家出外。在端午中午时,家家制作以雄黄、大蒜为主的药物,而医家则在这天熬膏药、制丸药、采蟾酥。连帝王、士大夫阶层也复如此。

过端午节需要注意些什么?

唐宋时期极盛,御药院等机构即于端午采蟾酥,后历代如此。居住在祖国边睡靖西县的壮族人民,这天扶老携幼游药市,说是端午吸了大量的药气,能祛病延寿。东北地区的朝鲜族采药风气更盛,几乎家家户户要熬制益母膏等常备药物。

端午将至,吃粽子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吃粽子有哪些饮食禁忌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从口感来说,糯米放冷后,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都会显著上升,给消化带来难度。所以,凉粽子十分不利于消化。此外,肉粽子里还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对于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大量的荤油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如果趁热吃的话,糯米质地柔软,荤油是液态,容易与胆汁混合,胃肠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消化起来仍不算很困难。一旦变冷,猪油凝固,吸入猪油的糯米硬度也上升,令胃肠负担加重。需要提醒的是,粽子属于主食。吃后要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量。

吃粽子有哪些饮食禁忌
1.多吃忌
粽子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吃多了。大家都知道,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糯米吃多了,滞气滑肠,不用易被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吃多之后感觉胃胀。
2.忌半生不熟
家里包粽子,最难的是煮粽子,因为粽子不容易煮熟,很容易半生不熟的,吃了这样的粽子对消化也不利,所以粽子不要包的太大,而且煮的时候,最好一次性煮熟。
3.不宜存放太长时间
虽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有冰箱,但是保存时间过长,就容易变质,可以发现,打开粽叶的时候是上面有很多粘液一样的东西,那就说明保存时间过长,一般不要超过4天。
4.不宜吃粽子的人
肠胃有问题,或者生病初愈的人都不宜吃粽子,以免诱发老病。小孩子,特别小的孩子肠胃功能都比较差,也不应该过多的吃粽子

古人为什么不喜欢端午节出生的孩子?

在古代,端午节是古人禳灾祛邪的日子。他们认为,农历五月五日是一年中恶月中的恶日。也就是说,端午节是一年之中毒气最大的日子。在很多人看来,在端午节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他们认为端午出生的孩子会克父母,所以常常会舍弃这个孩子,或者将他们的生日另改日期,不用原来的生日。

端午节的本意应该是古人禳灾祛邪之俗,这与古时的巫傩风俗相关联。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中的恶日,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就连此日出生的孩子,也可能会克父母,故或弃而不养,或另改出生日,其中最典型的便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 

《史记·孟尝君列传》有载:时任齐国宰相田婴起初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曾生一男婴名文,这田文正巧是五月初日出生的。田婴告诉小妾说:“不准养活他。”意思自然是要将田文遗弃。但田文的生母实在难下狠心,便在别处租间房子偷偷把他养活了。待田文成人后,其母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田婴见后火冒三丈地对自己的小妾吼道:“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掉,你竟敢把他养活着,这是为何?” 

机敏的田文叩头大拜后反问道:“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却是何故?”田婴答曰:“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后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自己的父母。”田文反问:“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田婴哑口无言。后来,经田文的进一步劝说,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开始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并最终继承田婴的爵位,这便是历史上食客三千的孟尝君。 

《宋书·王镇恶传》有载,东晋有一个名将,名字叫做王镇恶,他就因为因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家人认为有这样端午节生的孩子是非常不吉利的。于是他们打算将他从族谱中除名,幸亏得到了他祖父的阻拦,王镇恶才能够改了名字活下来。

这种事情并不只是一两件,根据《癸辛杂识》中的记载,宋微宗也是生于非常不吉利的五月初五,后来他将自己的生日变成有趣的“公日”,即将五月初五改成十月初十,并且非常隆重的把这天定为“天宁节”。

《西京杂记》中说,王凤也是生于五月初五,他一出生,其父便认为他自带坑人功效。于是便打算不抚养他了,因为他觉得王凤要不伤害到自己,要么伤害到父母。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孩子,最后居然有那么大的成就。

古人十分忌讳养育端午日出生孩子,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根源在于古代先民将猛兽毒虫活跃得势的农历五月,视为妖魔鬼怪盛行的恶月。《吕氏春秋》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生死分;君子斋戒,处必 掩身,欲静无躁,止声色……”而尤以“重五”——五月初五,这种阴邪之气为至极。于是,人们便用龙舟遣灾送瘟,挂艾草驱毒虫,佩符辟邪,浴草汤喝苦水,夫妻禁房事,如此等等,祈求消灾避祸。其中的龙舟,后又演变为迎魂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