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备孕>为什么家长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她知道她的坏脾气让我多崩溃吗?

为什么家长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她知道她的坏脾气让我多崩溃吗?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不理解孩子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不理解孩子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不理解孩子

同学求助:我估计是充话费送的吧?不然我妈为啥总是以说我的坏话为乐?而且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好吧,这其实不算啥。可她只要有不高兴就骂我,骂得很难听。骂还是轻的,动不动就打。打就打吧,哪个小孩子没挨过打?扇两下踢两脚什么的,小意思了,又不是受不住,早都习惯了。可我妈坏脾气一发作就不管不顾跟疯子一样,昨天刚烧好开水倒了满杯,不知怎么了突然就朝我迎面砸过来,得亏我躲得快,不然注定毁容啊。我现在上高二,离高三还有一年,这一年长到熬不下去了怎么办?她知不知道她的坏脾气快让我崩溃了?为什么我的家长说话做事从不考虑我的感受?

答:谢谢同学的信任。面对你的来信,无比心痛且胆寒——丁点儿小事滚烫的开水就敢迎面砸啊,这脾气岂止一个“坏”字了得?连我这样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读着都觉得浑身发寒,真不知道身在其中的你是如何从那情感的废墟中长成如今这坚强乐观的模样?是的,从你的文字里能够感觉得到,你是个心志坚强且性情乐观的年轻人,真心为你庆幸和骄傲!如果我说,天底下这样近乎“病入膏肓”的父母不在少数,你是改变不了她的,你会不会觉得委屈和无望?

是的,如果你是十岁以下的小学学段的孩子,我肯定不会这样赤裸裸揭穿真相,我兴许会教给你许多与妈妈相处时尽可能保护自己少受伤害的小方法。但是,你几乎已经是成年人了,这种小儿科的鸵鸟式思路不只治标不治本,而且还会对你如今已经相对成熟和独立的心志造成隐性损伤,所以,我选择实话实说。但是,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不是绝望与放弃,这是独适合于你这样了不起的年轻人的、疗愈“病入膏肓”的家长并重建亲子关系最有效的路。这条路需要你按高考之前、高考之后长假为时间区间分作两步走:

第一步是:离她远点。

“离她远点”是指,不论从心理距离上还是现实生活的空间距离上,离她远点才能确保你的心理与身体不遭受双重伤害,最好是直接去住校。当然,“远离”不是目的,只是在高二至高考这两年期间的“安全过渡期”。这两年于你自己、于你的家长与家庭而言都太重要了,经不起你本人身体受伤等意外事件,也容不得你过于分心高考失利。

1、离她远点:“安全过渡期”内如何“看待”那个对孩子不慈的家长?

“为什么家长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她知道她的坏脾气让我多崩溃吗?”这是十五岁的小倩崩溃到想要去死一死时候最愤怒最无助的呐喊。这答案其实也复杂:小倩妈不是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而是她没有那个能力去考虑。

小倩妈妈曾在情绪过激时候对女儿开水浇头!

事件发生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无不对小倩妈妈侧目而视。谁都无法理解啊?又不童话故事中被恶意恶魔化的恶毒后妈,对自个身上掉下来的肉都能如此狠毒,这女人该有多恶毒啊?

当然,另有一些声音,他们惯常站在中华五千年“绝对真理”的立场上表示,“一个巴掌拍不响!”潜台词是说小倩这个做女儿的估计干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儿,不然她亲妈怎么可能这么对待她?

◆事件发生的那个刹那,小倩妈妈内心里的真相是什么呢?

事件发生的那个刹那,小倩妈妈内心里的真相是什么呢?她说,“我大脑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知道”——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女人不但恶毒而且奸猾,做了错事不认还用这种白痴理由推卸责任!但是,我相信她!她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了什么,就像灯火明亮的房间“啪”一下突然跳闸整个屋子会刹那间陷入黑暗一样。小倩妈妈的情况就属于这种,当她内心深处的某个黑暗开关被某个不知名的契机骤然摁动,她整个人就会突然陷入暗无天日的暗黑中。

小倩妈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倩妈不是一个该被恶魔化的妈妈,她甚至也不是一个坏妈妈,她只是一个在未成年时候受过严重伤害后自己挣扎着长大的、不知道这种伤害并不曾痊愈而是在身体深处淤滞并隐藏成为一个“黑暗开关”的可怜女子,就像一个人中了慢性毒药而不自知这种慢性毒素会要了自己的命,并且还会在近亲之间慢性传染遽然暴发一样——如果说小倩妈的“不自知”叫做咎由自取的话,那么,天底下那么多如同小傅妈一样未成年时候不曾被好好对待过的、长大后成为了别人父母的家长们,他们如何自处?他们何其无辜?面对孩子他们又情何以堪?

◆面对小倩妈这样背负觅母遗传而“不自知”的妈妈,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有足够的爱、信心和安全感,可是当我们面对一个从小遭受无妄之灾的女子并在“不自知”状态下将这种无妄之灾迁延给子女的可怜妈妈,身为亲生子女甚至旁观者,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发出了完全不应该有的声音,我们群起而攻之,我们一声声去追究她是不是人、她是不是恶毒后妈、她是不是人品过了下线——当一个社会的主流群体普遍一边倒指责“不知道怎么样将孩子想要的爱给孩子”的家长们的时候,这个社会还有良知么?良知的背后全是爱,一个无爱的社会或群体,怎不让人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怎么样将孩子想要的爱给孩子”,是一个好家长需要用自知去修复习得、用勇敢去战胜“觅母”的绝对能力

是的,“怎么样将孩子想要的爱给孩子”,这不是随便哪个家长都可以随便拥有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后天习得,尤其是对小时候成长环境不好、成长境遇不顺并且遭遇父母冷待的家长而言,他们无从习得爱与被爱,于是到了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不知不觉就将自己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复制并延续到自己孩子身上!

有个概念叫“觅母”,“觅母”是伟大的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文化复制基因的概念。它是指模仿的过程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的文化概念,正如同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转到另一个个体,从而在基因库中进行繁殖一样。类似于小倩妈妈那样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正是这种被动的、盲目的、无意识的负性家庭代际文化复制基因。

所以说,“怎么样将孩子想要的爱给孩子”是一个好家长需要用自知去修复习得、用勇敢去战胜“觅母”的绝对能力。

2、离她远点:“安全过渡期”内如何保护自我内心的相对独立?如何尽量少的被伤害?

小倩是草峰塬人,上九年级,我见她时候正巧是中考的前一天下午,她正准备往平凉赶。她远远地站在路正中撑开手臂拦车,白色短袖体恤,胸口处一只庞大的显眼的骷髅头;蓝色牛仔裤,从膝盖到小腿处好多个破洞;高高扎起的马尾巴随着她的动作一跳一荡的,相当有青春朝气。可是她上了车我才发现,她还描了蓝色眼影、亮彩眼线、红唇——她这浓妆让我的判断严重失据,我以为她比我小不了多少,只是打扮得很年轻而已。结果,闹笑话了,三两句聊下来,才知道她是真年轻,她竟是要去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

◆小倩的家庭情感废墟,到底“废”成了什么模样?

小倩本名叫六月,她不喜欢父母敷衍给她的这个名字,生在六月就应该叫六月吗?她非常不喜欢,她不喜欢这个名字,也不喜欢那对一把她生下来就再也不见人影儿了的陌生人一样的父母。父母于她来说亲密程度、熟悉程度甚至不如隔壁家阿黄哦——她这样跟我说。对了,补充交代一句,隔壁家阿黄是一只狗,一只丑丑的、毛掉了一半的苍老的狗。那狗甚至不是小倩的,只是隔壁王奶奶家,小倩每周回家一次见狗一次,就是这样的频率她与狗之间的亲密程度已经超过她身边所有的亲人——小倩说了很多,最让我吃惊且心疼的是这么一句:“你看吧,我跟你不认识,咱们是陌生人,可我这一路跟你说的话,比我跟我妈一年说的话加起来的还多!”

小倩每周回家一次,不是欢呼雀跃的想要见谁,只是因为学校周末了食堂停开了她无处可去。她所回的家是她自己的家,也不是她自己的家,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是住一起的,爸爸妈妈平常特别忙,大多时候就只是她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的时候这个家不是她的家,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这个家更不是她的家。小倩说,她其实应该是没有家的吧,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因为躲避计划生育她就被送到了阿姨家,长到6个月左右又被送到外婆家,长到3岁时候外婆重病了她又被送到了舅母家,在舅母家长到三岁半她被送到姑姑家,在姑姑家长到4岁她被送到小婶子家,在小婶子家长到6岁,她被父母接回家开始上学。

被父母接回家上学应当是幸福之路的全然开启吧?其实不,是灾难之路的开启。在与妈妈有数的相处中,除了常规化的冷漠以待之外,小倩还会遭受频繁的、加剧的、花样翻新的凌虐。用小倩自己的话说,“她跟我吧,就像一个疯子爱惨了另一个疯子,爱的时候恨不得拿命去填补给对方,一点不对简直就狠不得掐死对方,掐过之后又痛哭流涕后悔得要死要活求原谅,后悔过了不定下一秒又在脖颈的掐伤处再砍两刀。”小债说这话时候的语气很平淡,就像在谈车窗外头随便哪个旮旯角飘过去的某一片儿枯叶。

◆小倩在家庭情感废墟中如何自我保护良性成长,并开出独属于自己的盛艳?

小倩与她的父母的关系及相处,应该套哪个分法的哪个类型呢?冷漠型?忽视型?放任型?小倩在家庭情感废墟中又是如何自我保护、良性成长并开出独属于自己的盛艳?

小倩的妈妈对她不好吗?好像很好。从小倩6岁被接回家开始,妈妈对她简直是像对待遗落在民间的长公主!妈妈总是小心翼翼的尽全力满足她一切的要求和愿望,可小倩就是没有那种被宠爱的感觉,她觉得妈妈好假——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债主,妈妈就是个那还不起债所以只好小心翼翼看脸色说下情话、做下情事的小可怜!

小倩不喜欢这种感觉,非常不喜欢,就像不喜欢六月这个名字一样强烈的不喜欢。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候看到《倩女幽魂》里的那个小倩,于是强烈要求把名字改成小倩,她朦胧觉得自己就是那小倩,她不希望遇着宁采臣但她希望遇着燕赤霞,侠骨柔肠义薄云天能救她出水火的燕赤霞——至不济,也能带领她找回自己的父母,像姐姐和弟弟那样的父母,他们与父母在一起自自然然的调皮、玩耍、撒娇甚至挨揍。

可小倩与妈妈在一起从不曾这么自然而然天性地舒意过、放松过。妈妈对她说话永远都是和颜悦色的,明明怒气冲天声嘶力竭在呼吼姐姐和弟弟,可一听见小倩叫妈妈立马转脸就是和风细雨嘘寒问暖,这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就是,在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妈妈就像烟火筒子一样突然就爆炸,把她自己炸得遍体鳞伤,也把小倩炸得几近于粉身碎骨!

然而,一直觉得冷的小倩,只有抱着掉毛的、老丑的阿黄的时候心里才稍稍有那么一点点的暖意。于是,小倩在无人留意的时候,便不知不觉地开始画阿黄,一天天,一年年,从阿黄到身周遭的许多东西都入了画,都在小倩笔底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温情模样,就连画中的小倩自己,眉角眼梢也淡掉了戾气与冷漠,慢慢有了清风徐徐来、兰花漫漫开的柔软与轻适。

第二步是:离她近点。

“离她近点”是指在高考之后,高考之后你有一个很长的假期,这个假期堪为亲子关系重建的“绝佳关键期”。一则,高考结束后你的身心能够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可以投入全部精力去处理亲子关系问题;二则,高考之后的你已经是全然的成年人了,可以以成年人的清醒与冷静审视另一个心理上相对不成熟的成年人。

建议你将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全部分配给自己的妈妈吧,兴许她自己也正在悬崖边儿,正亟待一只有力而温情的手能够拉她一把——你要让自己像一个最温柔的情人那样尽可能地“走进”妈妈的心理世界,一点点追溯并感受年幼的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并长大的,在她长大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在她如今生活的家庭环境中她正在遭遇什么,为什么她会成为如今的“她”?而真正走进妈妈心理世界的前提,是真正“走进”妈妈的生活,从日常生活一餐一饭的积极协作与参与着手,从妈妈日常工作一桩一件的积极请教与建议着手……总之,将十八岁的你变回成为八个月的小婴儿般,对妈妈实施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粘缠与包围,你肯定会发现,这个妈妈与你十八年来习惯性认知中的那个妈妈,简直是两个人!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妈妈无法较好控制自己坏情绪与坏脾气等不良状态的疗愈不知不觉正在发生,而家庭氛围的有效改善、亲子关系的良性重建在你的着意主导下,也必然成为了可能。

3、离她近点:“绝佳关键期”内如何“对待”那个对孩子不慈的家长?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呢?“坏家长”随便一句无下限的“坏话”或者随便一次“坏行为”足矣——“不骂不懂事,不打不成才”,对的,就是这十个字。这十个字,便是坏家长摧毁一个好孩子的理论基础与底气。可问题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真理”就真的是“正确”的吗?就算曾经正确,可时代在变,生存于时代洪流中的人也在变。人变了、病变了可药却不变,能对症吗?一剂下去,救命良药成为要命毒药秒秒钟的事儿啊。

浩渊爸,他很年轻时候,有过相当辉煌的生涯,军旅十三年,获殊荣无数。可是,命运总是不甘心把所有的顺遂赐予同一个人,离开部队回归原生家庭,便是命运安排给他的一个黑色旋涡。从离开部队的那一刻开始,他命运的轮盘便被这黑色旋涡吸转、引动,他从此再也不是他自己了。原生家庭的印记及力量对一个有血有肉但从不曾有过自己的人而言,简直是毁天灭地的存在。

浩渊爸,他和那一代的许多人们一样,不懂抗拒,不会抗拒,不敢抗拒。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接受、再接受。接受一切以爱的名义实施的不公、冷漠、伤害乃至于摧残和毁灭。是的,有那么多的人都可以在他的生活里、在他的心里自由出入横冲直撞。他们肆无忌惮地介入,他们无底限、无上限的操控——如今回看,是多么残忍的伤害啊——可那时候,介入的人有一个不容置喙的、杀遍天下无敌手的理由,这理由只一个字:爱。

来自于家庭的、亲人们的确定的爱,是六七十年代的西北孩子们普遍缺失的,他们会如同渴望毒瘾一般渴望来自于原生家庭的认同及接纳。浩渊爸也一样,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他无力抵抗——不,是完全想不起有“抵抗”这回事。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命运以及自己的生存等等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统统地全然地交出去了。这样的交托意味着什么?但凡有点生活经验的人们都知道答案。于是,三十五岁那年,一无所有的浩渊爸以最惨淡的方式开始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一无所知的社会里挣扎生存,生存线上的时光,只有惨淡,甚至于惨烈。

是的,多可怕,三十五岁,多少人已经功成名就。而他,最青春的年华,从学校那个封闭的小社会里,进入了部队那个更封闭的小社会,然后,将将乎人到中年,他被动地被抛入完全陌生的社会的洪流。

三十五岁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只有十七八岁社会经验和生存体验的灵魂,被现实无情碾压的痛苦,被原生家庭完全抛弃的痛苦,被自己完全否定卑微若尘的痛苦。最痛苦,莫过于身体里那个卑微的自己从裂变到加速成长的历程。一边是现实里生存的碾压,一边是对自已完全否定之后浴火重生的碾压,在将近十年,浩渊爸整个人在两扇旋转着的磨盘之间的夹缝里,看不见光明,看不见未来,也看不见自己——这样从身体到心灵无不是千疮百孔的浩渊爸,又从何习得对待孩子与家人要“好好说话”的能力?从何懂得为父亲既需心气平和又要浩博深远的能力?从何习得并懂得“怎么样将孩子想要的爱给孩子”的能力?

4、离她远点:“绝佳关键期”内如何保护自我内心的相对独立?如何尽量少的被伤害?

浩渊从楼道往下冲,被爸爸截住了。浩渊爸踮了脚尖抡圆手臂,一巴掌就想扇在浩渊的脸上。对门的阿姨刚巧上楼,似乎要伸手阻止,一顿,却又急忙止了步侧身上去,装没看见,是顾及浩渊的脸面吧?浩渊已经到了需要大人顾及脸面的年龄了吗?浩渊自己从来都没意识到,或者是爸爸从没让他有意识到的机会。

◆浩渊的家庭情感废墟,到底“废”成了什么模样?

浩渊上高二了,个头一米八三,浩渊爸却从来都当他是三岁小孩,抬脚就踹,举手就扇,当着邻居的面,也当着同学的面。这样的事儿经多了,也就习惯了,浩渊爸习惯了,浩渊自己也习惯了。每每浩渊爸动手的时候,浩渊睨了眼当他是精神病,一声不吭,只是挨着。

这样一挨,就是十七年。幼儿园,小学,那个时候浩渊太小,豆芽菜似的,经不住爸的三拳两脚,每每哭着求着,爸就踢的越起劲,再后来,便不哭了,也不求了。他扇,浩渊挨。扇完了,该干嘛干嘛。浩渊妈也曾试着阻拦,每次却惹得浩渊爸更变本加厉,浩渊挨得更狠,浩渊妈也挨,不忍心看妈带着满脸的伤出门,浩渊就冷声冷气冷脸地冲妈吼,叫她少管闲事。每一次挨了打的夜里,浩渊妈都会偷偷地呆在浩渊床前流泪。浩渊暗暗发誓,“忍着吧,忍到我长大了,我就能打得过他了,就能保护妈了!”许多个冰冷的夜里,浩渊都是靠着这样的安慰入眠的。从小,浩渊就吃的比别人多,从不挑食,有啥吃啥,当然,浩渊也比别人长得快,长得壮。

长到如今,浩渊十七岁了,上高二了,比爸高出近两个头,爸扇浩渊的时候得踮着脚尖了。浩渊高高地俯视着踮起脚尖拼劲儿扇自己的爸爸,突然觉得他好可怜——“可怜的不知道我只需要动动小指头就可以把他摞翻!”

◆浩渊在家庭情感废墟中如何自我保护良性成长,并开出独属于自己的盛艳?

是的,浩渊是高而又强壮的,从小所有的业余班里,他只选择了跆拳道。如今,他利用业余时间兼职着那里的教练,倍得无数家长与小朋友的追随与崇拜。浩渊说,“突然觉得那个又矮又老的男人很可怜啊,可怜的都不配得我一根手指头的戳弄!”

浩渊说,“我很是想不通哟,我就是被这么个欺软怕硬的怂货欺辱了整整十七年?啧,就当是还债了,还生身之债了。我这么气场全开地冷冷俯视,就让他整个人都透着卑微和怯乎了,啧啧,揍他?他哪儿配我搭上自己的好名声啊?”

是的,尽管浩渊的强壮不是在十七岁这一年的这一刻突然来临的,从体力而言,浩渊早就有了“战胜”爸爸的底气与实力了,可他从不曾动过手。因为他通过妈妈的眼睛和叙述,真正走心地看“见”并看“透”了那个男人的可怜与艰难——这个男人不容易,工作辛苦,受气受累,眼瞅着比自己资历浅年纪轻的人个个儿混得风生水起,偏偏自己这出身书香门第受过高等教育的却只得个小科员混,而且一混就是多半辈子,单位里人人都是管人的,就他一个将将满心白发的是被人管的,天天价给人踩、给人抬轿子,大男人家家的窝火难奈,回家来撒气撒泼、骂老婆打孩子虽然可耻可恨但不难理解,除了老婆孩子,就他这软包子样儿还能欺负得了谁、还敢作贱谁?想想也真够悲哀的。算是悲悯吧,那种从小小时候就立志要在体力和能力允可的时候将他揍个半死的冲动一天天越来越淡了,就当是免费的人肉沙包了,反正练跆拳道也需要练练挨揍的功夫不是?

只是,浩渊心里是有底限的:“背了人在家里,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可以!但我不是小孩子了,我需要脸面,别当着人面儿踩我脸就成。最重要的一条,别跟妈动手,妈也老了,委委屈屈一辈子,也够受了,别再让她四十几岁的人了还动不动带着满脸的伤去上班就成!”可是,面对儿子明明越来越怯乎的浩渊爸这一回踩线了,他把浩渊堵在楼道当着邻居面扇了一巴掌。再扇,浩渊没给他机会,他微微地昂高了头,浩渊爸就够不着了。浩渊气恨不过,冲回家冲进厨房,穿着皮鞋的脚踹向正做饭的浩渊妈——浩渊大步追过去随手抓了衣领,只轻轻一提,浩渊爸就悬在半空了。

浩渊说,“这可怜的小男人吓坏了呀,眼晴里深深的全是恐惧,就像是我小时候面对血红了眼睛疯狂暴怒的他一样样地!”浩渊妈的惊呼刚刚响起,浩渊就很温柔地把爸提到沙发上,轻轻放下,然后很是温和地奉上一杯茶,“爸,忙了一天怪辛苦的,喝杯茶,妈专门给你泡好的。”浩渊爸手忙脚乱抓过茶杯,一口气灌下去,连烫不烫都不敢顾。浩渊笑了笑,站直身子,高大的阴影覆在浩渊爸身上,浩渊爸瞪圆了眼,死死地盯着儿子——那样子,像极了浩渊五岁那年挨打时的样子,就连喝水的动作也是一样,猛灌,不敢顾烫还是不烫:只要那个人开口了,就是让跳楼,那也毫不犹豫,何况只是一杯水?

需要靠武力彼此征服,然后彼此臣服,这样的父子,这样的家,是谁的不幸?又是谁的悲哀?所幸是,浩渊不会像爸爸一样凭着蛮力欺负弱小。浩渊只是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恰当的方式逼迫爸爸睁大眼看看:看看这个被他凌辱了十七年如今高过他两头的“小孩子”,早已经是一个他永无可能再撼动分毫、凌辱分毫的“大男人”了!用浩渊自己的话说,“亲身体会一下从体力到精神上都会被儿子绝对碾压的恐惧也挺好,体会过了,想来他该死心了,从此死心塌地做妈妈的‘乖巧’丈夫、做我的‘听话’父亲。反正底线就一条呗,在社会上没出息没关系,别在家逞威风就成!”

小结:“坏家长”有转变成“好家长”的可能吗?

“坏家长”有转变成“好家长”的可能吗?答案非常肯定!所有的“好家长”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一步一步从“坏家长”转变而来的。而每一个“坏家长”所在的家庭中,最本源的错误在于颠倒了最具统摄力与亲密力的亲子伦理关系,正如同小倩妈妈。原本爸爸妈妈是家庭伦理关系中最高一级的,小倩妈却因为愧疚把小倩推上高一级位置,把自己放到小倩原本该在的低一级位置。换句话说,小倩成了妈妈,小倩妈妈成了女儿——妈妈把孩子当爹娘小心翼翼侍候着供奉着,这搁谁也受不住啊!妈妈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暗开关”会被触发,孩子自己也会心理严重失衡而越来越自我封闭。同样的,浩渊爸无法自我消解并平衡自己在社会系统中的窝囊无能感、无助无力感,于是就想在家庭伦理关系的“保护伞”下为所欲为找补回来,而那个“被找补”的人却有个“受与不受”的自由选择权!浩渊和妈妈是两个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啊,于是母子俩本能地、下意识地自我保护选择便是将爸爸从家庭系统排列正常序列里头“剔除”出去;而在家庭系统排列情感序列中丧失了位置的爸爸,无形之中内心的“暗黑开关”便被频繁触发,于是非良性“觅母”被一次又一次频繁复制。

简单概括的话,中国式家庭中不少家长之所以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并以爱为名“好心好意”通过言语、行为摧毁一个好孩子,最重要的原因便在于身为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却在家庭伦理系统中的“不当位”!《以爱为名》那首歌是写爱情的,里头有两句用在这儿、用给小倩、用给浩渊这两个案例倒实在妥帖:爱是心上的刺/要不要都是奢侈/我找不到我的位置/你找不到解脱的方式。类似家长与家庭的疗愈药方其实不复杂:以清醒地自我觉察和不含敌意的坚持,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同时“各归各位”,让父母像个父母一样的活,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的活!愿更多如你一样的孩子能够像他们一样于家庭情感废墟中开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盛放的鲜花!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plqiyun)

相关推荐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