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去公园玩,偶遇另一位宝妈,因为我们孩子差不多大。陌生的两个人,因为孩子而产生共同语言。当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时,我们也一起聊开了。
我告诉宝妈,我在给孩子断奶。宝妈听后表示她已经断奶过一次了,但是没断成功,现在孩子又复吸上了。我询问了宝妈的断奶方法,宝妈告诉我就是直接断,第一天面对孩子哇哇的哭声,她抗过来了,第二天也抗过来了;却没抗过第三天。宝妈说,孩子的哭声让她节节败退,狠不下心来断奶。
01 母乳喂养终点是断奶,断奶是每个母乳妈妈和宝宝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有一句是这么说的:“金水银水,不如母亲的奶水。”对于孩子而言,母乳是最好的食物。近年来各大医院妇产科也在大力宣传并提倡母乳喂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明确指出6月龄内的婴幼儿需要坚持纯母乳喂养,并且指出孩子出生后第一口奶应为母乳;世界卫生组织则提倡可母乳喂养至2岁。
市售的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虽接近母乳,但母乳里面的免疫抗体却能随着孩子的需要进行改变;而配方奶粉无法做到,且价格高昂。
母乳喂养不论是从价格还是其营养上来讲,都完胜配方奶粉。越来越多的妈妈们选择母乳喂养,更甚至是当上背奶族,只为孩子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般而言,母乳喂养的孩子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1岁以内孩子饮食以奶为主,辅食为辅;奶量应该尽可能保证在600-800ml,辅食在保证奶量的基础上,多了不限制,少了不强制。1岁以后应调整饮食结构,以辅食为主,奶为辅;奶量应尽可能保证在500-600ml。
我们都知道母乳喂养能促进亲子关系、能安抚孩子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等等诸多好处。但母乳喂养的宝宝,最终都要面临着断奶。断奶看似是简单易操作,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对宝宝和妈妈产生不良影响。
大V号丁香妈妈对其粉丝进行过一次断奶问题的调研,收集了2412粉丝的调研数据,数据显示,在断奶过程中有43%的妈妈选择慢慢减少喂奶的次数和时间,27%的妈妈提前用奶瓶喂母乳过渡;另有12%的妈妈采用暴力断奶。
数据还显示其中有35%的宝宝,在断奶时哭的撕心裂肺,26%的妈妈乳房胀痛,21%的宝宝和妈妈产生距离感。
这组数据直观的说明了在断奶过程中,宝宝和妈妈将要面对及解决的问题,断奶是对妈妈和宝宝的考验。
02 断奶的最佳时机没有标准答案,要看宝宝和妈妈的选择根据丁香妈妈的调查数据显示,宝宝断奶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6-24个月,其中9-12个月占28%,12-24个月占33%。上文说过母乳喂养短则6个月,长则喂养至2岁。所谓断奶的最佳时机其实是没有什么标准的,每个宝宝的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化,选择什么时候断奶,要看宝宝和妈妈的选择。
母乳喂养是宝宝和妈妈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宝宝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育儿过程中每个妈妈都会遇到孩子莫名原因的哭闹,在排除了生理因素后,还没有理清孩子哭闹的原因;这时,妈妈总会手足无措,而我们也习惯在网上搜索。
对于这个话题有个高赞的回答,网友回复说遇到这种情况,只需一个奶头解决。也就是说母乳能安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百度百科上讲,判断是否给孩子断奶,要看宝宝或妈妈任一方是否做好了断奶的心理准备。换句话来讲,就是说宝宝已经不需要通过母乳来获取安全感了,就可以考虑给孩子断奶了。但如果在母乳喂养时,宝宝存在这两种情况,也是需要给宝宝断奶了:
第一种情况,宝宝存在严重的母乳依赖。母乳依赖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母乳是孩子口粮的同时,也是安抚孩子情绪最佳的手段。如奶睡、夜奶频繁等现象都是孩子母乳依赖的表现;尤其是夜奶频繁。在孩子小的时候,夜奶是正常的生理需要,但正常来讲,在孩子3个月后基本上是不需要夜奶了;最晚孩子添加辅食后,晚上就不再需要夜奶了。但孩子到了1岁以后,每天晚上仍然要醒来无数次,非得吃奶才肯睡,这基本上就算是严重的母乳依赖了。
对于孩子而言,保证夜间的睡眠比白天的睡眠重要。因为生长激素只在孩子夜间睡眠中产生。频繁的夜醒不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孩子的口腔发育,易产生龋齿的风险。
第二种情况,宝宝的饮食结构不正常,只吃母乳,不吃辅食。母乳喂养6个月后,需要给孩子添加辅食,那是因为母乳的营养不足以满足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孩子过了以奶为主的阶段后,还是只愿意喝奶,不吃辅食。若不加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以我家孩子为例,在孩子1岁半体检时,医生评估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告诉我说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不达标,并询问我平时的喂养情况。我告诉医生,孩子从1岁3个月左右就不愿意吃辅食了,每天只愿意吃母乳。医生告诉我孩子的饮食结构需要调整,必要时可以断奶。
03 避开断奶误区,让断奶事半功倍在可以为宝宝断奶时,我们应该注意些方式方法,有些断奶的误区我们需要了解下:
第一,不能暴力断奶。所谓的暴力断奶,是指强制的将宝宝和妈妈分开,妈妈强制消失在宝宝的视线中数天,以此达到断奶目的。这样的断奶方法会让宝宝和妈妈产生距离感,同时也破坏亲子关系,破坏宝宝的安全感。这种方法是时效短,一般三天左右就能断掉,但同时也是最不可取的方法,不建议妈妈们选择这种方法。
朋友圈中有位二胎妈妈在朋友圈中直播给8个月的二胎宝宝断奶,她选择让孩子交给自己的母亲,自己带着大宝住在一家酒店。通过朋友圈的信息,她的整个断奶时间花了4天左右。等她回家时,宝宝不再渴望母乳,对她也产生了陌生感,孩子越发的黏外婆了;她花了更多的时间与宝宝重新建立关系。
第二,是在妈妈的乳头上涂上强烈刺激味的物品,以达到断奶目的。这种断奶方式也会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从而让孩子抗拒妈妈的靠近。在我给孩子断奶时,隔壁好心的邻居阿姨告诉我说,在乳头上涂上风油精,孩子闻到这个味道就不会想要吃了;3天左右就可以断了。她说以前她给她的孩子断奶时,就选用的这个方法,很容易就给孩子断掉了。
这种方法与暴力断奶看似温和,就其产生的影响来讲是殊途同归的;同样会破坏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损伤孩子的安全感。
第三,不能选择在孩子身体不适、打疫苗期间断奶。孩子生病时,胃口较差,一般不太愿意吃东西;这时,母乳能够保证孩子的营养,同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能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抗体,帮助孩子战胜疾病。再者,母乳同时也能安抚孩子的情绪,缓解因生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不要迷信自然离乳。现在很多妈妈将“自然离乳”看作母乳喂养的最高荣誉殿堂,几乎成为每个妈妈的终极追求。因为自动离乳是对宝宝和妈妈来讲最安全无痛的离乳了,但做到自然离乳的毕竟是少数;自然离乳的本质虽是为孩子考虑,但及容易让孩子形成习惯,导致孩子戒不掉母乳。
《7岁男娃至今戒母乳未果,最终被退学》刷爆朋友圈,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今年9月份刚入了小学,没想到才刚上了几天学,便被学校“退回来了”。退回的原因是这位小男孩一直没有成功的戒掉母乳,适应不了校园的生活,每天大哭大闹的找妈妈。
经过记者的一翻了解得知,男孩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妈妈为了弥补孩子,在生常生活中非常溺爱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也曾尝试过断奶,但孩子一哭闹,妈妈便心软,就一直延迟戒奶的时间,最终的结果就是开头的一幕,孩子被退学了。
04 引导离乳让断奶不再是宝宝和妈妈的恶梦,平稳断乳才是最好的选择上文说过断奶是每个妈妈和宝宝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聊过了断奶的最佳时机和误区后,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断奶呢?在讲方法以前,我先说说我的断奶案例吧。
我家孩子满1岁半后,就开始着手给他断奶了。因为他从这个夏天开始不吃主食,只愿意喝母乳。起先我以为是孩子苦夏,便没在意,孩子愿意喝,而母乳也能供应得上,就随孩子去了。
原本以为天气转凉,孩子的胃口应该会变好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正逢上孩子去体检,医生检查后说孩子偏瘦,需要加强营养了。我把孩子的情况告诉了医生,医生说需要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了。与家人商量后便决定断奶了,提前准备好配方奶进行母乳到奶粉之间的过渡。
我先给断的是夜奶,晚上临睡前1个小时左右,给孩子冲泡150ml奶粉,目的让孩子接受奶粉,最开始的几天孩是习惯不了奶粉,总是会剩下一些,我就慢慢哄孩子喝下去。经过几天的接受期,孩子基本不排斥奶粉了。
接下来几天睡前奶时,我告诉宝宝,这是今天晚上所有的奶了,因为天黑了是睡觉的时间,我们已经是大宝宝了,晚上睡觉再不需要吃东西了,一般他都会喝完。
到了平时习惯的夜奶时间,孩子还是会醒来吵着要喝奶,我选择给他喂水。刚开始的两天晚上,孩子不接受水,哭着闹着要喝奶。我将孩子抱起来哄,等他情绪平稳后,温和的告诉他,妈妈晚上没有奶了,只有白天才有奶,因为宝宝长大了,nainai晚上飞走了,为其他的小宝宝制造奶了。(参考奶精灵绘本)
待孩子情绪稳定了,再喂水他也不排斥了;后面就是接着哄睡了。这样持续了几天,后面孩子醒了只要喂点水,他就能再接着睡了,基本上夜奶也算是断了。
夜奶断了,我又开始着手断白天的奶了。一般睡到早晨6点左右,他就要起来了,我喂了120ml的奶粉。孩子其实心里是抗拒的,在哭闹过后,实在是饿了,抗不住只好吃了奶粉。这样坚持了几天,早上的这顿母乳也用奶粉代替了。到了早上9点左右,我会选择给孩子吃点儿稀饭,这顿早餐我随孩子的意思,他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就不吃。中间再给点儿水果吃,基本上到了午餐的时间,孩子也饿了,吃主食也比较配合了。
我整个断奶时间是花了将近15天,对于暴力断奶来讲算是比较温和了。在回顾整个断奶的过程,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可取的是,我有引导的过程,虽然做得比较粗糙,孩子的反抗其实也没有过于激烈;如果在引导上再花些耐心的话,宝宝的反应会再平和些。
不足的是断夜奶和白天的奶之间的过渡太快了,让孩子心里上有落差。孩子虽然没有再吃母乳,但一直从来没有忘记过;因为他时不时的就会想要让我给他看看乳房。
通过我的案例,其实是想告诉各位想要给宝宝断奶的妈妈,在断奶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导断奶这样温和的方式。也是想通过我的案例中做的不好的地方,各位妈妈能引以为戒。
细数几种断奶方式做个排序,就造成的影响而言,暴力断奶>引导断奶<自然离乳。引导断奶介于暴力断奶和自然离乳的中间,它的本质是引导宝宝逐渐减少哺乳次数,拉长每次哺乳的时间。引导做得好的话,宝宝对断奶的反应不会很强烈。当然起初宝宝肯定会有不适,妈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宝宝多些温柔、耐心。只要妈妈态度坚定,再通过好好的引导,孩子接受起来也较容易。
在选择给宝宝引导断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断奶不断人。在给孩子断奶的过程中,妈妈还是需要给予孩子陪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权威威廉·西尔斯博士也建议,在给孩子断奶不能用物取代人。在断奶时妈妈不要选择消失在孩子的视线当中,可适当的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如断奶前由妈妈负责哄孩子睡觉,在断奶时爸爸就需要接过哄睡的重任了,妈妈这时可以离开孩子的视线中了;这样孩子也不会想着要吃母乳了。
第二,在断奶过程中,爸爸也需要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游戏、玩耍、阅读绘本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减少对母乳的渴望。如果读绘本,建议选择断奶类的绘本,让孩子慢慢接受他将要断奶的事实。如奶精灵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从每个孩子出生后,奶精灵也随着一起到来了。他只要是为给宝宝制造奶水的。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奶精灵就会飞走了。他又要为其他的小宝宝制造奶水了。
第三,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而言,提前让孩子适应奶粉是必备步骤。只有孩子接受奶粉了,断奶才能提上日程;否则只能延期。在断奶过程中,妈妈需要狠心和坚持。不要让孩子的哭声将你打倒,不能让孩子复吸。在孩子复吸后,断奶的难度再提升。同时也让孩子相信,只要哭闹,他的目的就能达成。
第四,在给孩子断奶时,妈妈要做到温柔而坚定。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而言,其实能简单理解父母所说的话了,他们只是还不会表达。与孩子正面讨论断奶的问题,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尊重孩子,就是教会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关爱他人,更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能够关注到周围的人情绪变化及需求。一旦孩子走出社会后,这些能力说不定在必要的时候会带给孩子幸运。
二、能有助于孩子锻炼抗挫折能力以及思考力。社会竞争激烈而残酷,父母从小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让孩子能积极的面对一切挑战和挫折,让孩子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有助于孩子建立成长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是由成长型思维是由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她认为 “成长型心态”教育理念,是相信智力是可以靠后天努力而改变,鼓励儿童积极评估及发展自己的潜能。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思维决定命运: 拥有“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孩子,遇到挑战时,会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因此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 而拥有“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的孩子,通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运气不足,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
武志红老师曾说,“父母对孩子持续性的关爱,就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一样。”断奶,就等同于宝宝和妈妈的第一次分离,在断奶时,我们更需要小心呵护宝宝的安全感。让断奶不再痛苦难捱。
参与资料:
威廉·西尔斯《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断奶专用绘本《奶精灵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