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
西域地区比较落后,所以他们经过长时间的争霸以后,还有大约36个小国未被消灭,然而其生产力远落后于中华帝国,所以生产力的落后是西域长期分散的原因。
中国本土的确没有狮子,因为汉朝之前的历史记录中从来没有狮子这种野兽,要知道古人对猛兽是又害怕又敬仰的,如果有就不可能没有记载。东汉时有安息国和月氏国国王进献狮子,古时候安息国和月氏国都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但甘肃境内其实也没有本土狮子,都是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引进孝敬本土首领的。 西域这个词有狭义和广义的含义: 狭义的“西域”是指甘肃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大部分地区,号称西域36国。这个“西域”确实仅限于目前疆域的国内。东汉时期的“西域”就是这个范围。 广义的“西域”在历史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范围,但都扩大到国外了,一般指敦煌西北直到中亚和西亚诸国,最远到波斯。
《汉书·西域传》——主语,记载了——谓语,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定语,
绿色长廊——宾语~
《西游记》中称的乌鸡国就是历史上的阿耆尼国,而这个“国家”在今天则是新疆的焉耆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的自治县。这是一个绿洲农耕生活形态的城郭,是汉通西域北道(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西游记》小说第三十六回至第四十回,乌鸡国被假国王统治了三十年,真国王的魂魄向唐僧求救。孙悟空出手,救活了真国王,并打败了假国王,让真国王重获王位。乌鸡国在书中,同样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海外宫楼如上邦,人间歌舞若前唐。花迎宝扇红云绕,日照鲜袍翠雾光。孔雀屏开香霭出,珍珠帘卷彩旗张。太平景象真堪贺,静列多官没奏章。”
根据考证,乌鸡国的原型是历史上的阿耆尼国,《大唐西域记》里西域开篇就写的是阿耆尼国,“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西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穈、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
据说,之所以演化成乌鸡国,是因为这个国家有一个别名“乌耆”,经历史的误传,加上想象力,变成了小说家笔下的乌鸡国。而这个“国家”在今天则是新疆的焉耆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的自治县。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至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现在的地方,按历史资料,大致应是:
(一)乌孙
(二)龟兹
(三)焉耆
(四)于阗
(五)若羌
(六)楼兰
(七)且末
(八)小宛
(九)戎卢
(十)纡弥
(十一)渠勒
(十二)皮山
(十三)西夜
(十四)蒲犁
(十五)依耐
(十六)疏勒
(十七)莎车
(十八)尉头
(十九)温宿
(二十)尉犁
(二十一)姑墨
(二十二)卑陆
(二十三)乌贪訾
(二十四)卑陆后国
(二十五)单桓
(二十六)蒲类
(二十七)蒲类后国
(二十八)西且弥
(二十九)东且弥
(三十)劫国
(三十一)狐胡
(三十二)山国
(三十三)车师前国
(三十四)车师后国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
《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
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只36国,《汉书·西域传》亦记载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为50余国。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支,共同抗击匈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乌孙人与汉朝建立了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便是结盟乌孙以抗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