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隶书: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行书:王羲之 《兰亭序》为第一行书 欧阳询 《张翰帖》为第五行书 颜真卿 《祭侄稿》为第二行书 苏东坡 《寒食帖》为第三行书
答 - 最新回答: 2015年07月30日 - 52人觉得有用
答案提到: 祭侄文稿 - 书谱 - 九成宫醴泉铭 - 礼器碑 - 神策军碑[专业]答案: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代表作:《兰亭序》、《洛神赋》)蔡邕(创立飞白体代表作:《熹平石经》)张芝(草圣代表作:《八月贴...
中国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字体。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
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但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书家。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据《泰山》、《琅邪》、《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是秦丞相李斯。历朝历代书写榜书者不乏其人。
榜书佼佼者,如,南宋时期朱熹榜书字体强雄,点画粗拙,起落有度,险峻奇崛,仪态万方。现代大家张百成的大字书法,每字宽高可过数米,远观气势不凡;近看笔力雄健,结构紧凑。飞白流动处,精神绽露;黑墨浇注间,气骨凝结。笔墨雍容,安静简穆,形式内容相得益彰,深受与会专家喜爱,堪称榜书大家。张百成大师的嫡传弟子苗小龙的榜书书法苍劲挺拔、飘逸洒脱而又别具一格,在业内有着崇高的声誉。
书写时运全身之力把握之,驾驭之,犹如运印,虎虎有生气。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榜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向人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文风、时政、地理、历史、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变迁,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财富。
历代名师?是老师吗?还是军队。我理解为老师了
最早的当然是孔夫子了,还有一堆子,你可以查一查。之后记得汉代的董仲舒是个大儒。程朱理学的朱熹是个名师。
当然名师出高徒的老师数不胜数,就说上面的吧
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唐代画家吴道子,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宋代的首推张择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当然像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也是一绝。 元代的王绎,代表作《杨竹西小像图》 明代的好像有唐伯虎,代表作《《山路松声图》,还有山水画初师董其昌,代表作《高逸图》 明末清初的朱耷,就是八大山人,代表作《孔雀竹石图》《孤禽图》 清代的有郑燮,扬州八怪之一,代表作有《双松图轴》、《竹石图轴》、《丛竹图》 现代的著名的有潘天寿,陆俨少,李可染,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傅抱石,徐悲鸿,范曾,这些都是国画大师级的人物。当然漫画鼻祖丰子恺也很不错,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1)【匿名榜书】出自明朝孙能传《益智编》
2)【匿名榜书】原文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马生至,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3)【匿名榜书】译文
宋朝的王安礼,字和甫,在开封府时候,有一封匿名书信,告发一个富裕的人家家里有谋反叛逆的人,整个京都的人都担心,唯独和甫不放在心上,果然没有几天又圣旨下来消除这个谣言。和甫扫查了这户富裕的人家,没有找到任何东西能够证明其有谋反的迹象,因此询问他有没有冤家结仇。(夫人)回答说:前几日有个写状子叫马生的人向我借钱,我没有借,他就说了很多坏话。和甫于是就私下里让人用其他的事为由将马生拘役到府衙,对字迹,取来诽谤的文书与他的字迹对证,几乎没有区别。因此审问他关于诽谤之事。果然是马生所做,判他有罪。
名家笔下的雄鸡
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王安石)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亭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李白)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曹子建《弃妇篇》)
两头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同曙星 (古乐府徐朝云)
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应须问子来 (苏东坡《次韵徐积》)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杜甫《鸡》)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却似人生一梦中。 (唐梁锽《咏木老人》)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
鸡鸣紫陌曙光寒--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首举行书新体,一扫钟、张旧观,成为中国书坛屈指可数的革命者,其后数百年无有能出其右者。直至盛唐颜真卿的崛起,以篆籀入行草,一改二王以来书法重简静雅宜的主格,而入雄浑豪放,苍茫浓郁的境界。融古意于新体之中,出奇巧于拙实之内,才形成了继二王之后的书坛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还有就是颜真卿的《争座位贴》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合称:“双璧”,足见颜书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参考资料:上海《书与画》杂志2004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