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备孕>晚播小麦田间管理

晚播小麦田间管理 小麦冬季管理

小麦的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早补种,避免断垄或者缺苗间距在10厘米以上的现象。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另外,严禁麦田内放牧牛羊,以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2、中期管理:重点是浇水施肥。这一阶段,麦苗叶片较小或瘦小的中等或中低产田,要及时追肥浇水,以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健壮,因而增加穗数和粒数。因低洼、土壤粘重、潮湿、板结、低温造成麦苗发黄的麦田,应进行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以利小麦正常生长。
  3、后期管理:重点是预防病虫及灾害天气。遇病虫害时,要喷撒农药。小麦主要虫害有麦蚜和粘虫。对于麦蚜,可以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粘虫,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后期管理中灾害天气主要指气温剧变、连阴雨和干热风,主要预防措施是种植抗逆性强的品种,遇干热风时适时灌溉。
天气很冷对小麦有害

小麦怎样管理

  小麦管理的技术原理及春季麦田管理要点   一、小麦管理的技术原理   (一)小麦产量形成的三个阶段 从栽培角度看,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过程及生长发育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营养生长、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三个阶段。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开始分化之前,是以生根、长叶、分蘖为中心的营养生长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抽穗,一方面继续生长根、叶、蘖和茎秆伸长、充实,另一方面进行穗分化和发育,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抽穗以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是开花结实和成熟的时期,称为生殖生长阶段。这三个阶段决定着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粒数、粒重)的形成,标志着小麦的一生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我们研究小麦生产管理措施,就是要掌握各个过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综合考虑,力争穗足、粒多、粒重,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   (二)每亩穗数的关键调控时期与途径 每亩地有充足的穗数是高产的基础。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组成。所以,要每亩穗数足够必须有适宜的每亩分蘖数。山东小麦的分蘖包括冬前分蘖和春季分蘖,冬前分蘖从播种后半个月开始(10月下旬),冬前停止生长结束(12月上、中旬)。春季分蘖从返青开始(2月底、3月初),拔节前结束(4月初)。一般说来,冬前分蘖比春季分蘖成穗率高。适期播种的麦田冬前分蘖足够(每亩总茎数60万以上),春季返青后要适当抑制春季分蘖,避免春季分蘖增生过多,造成拔节期因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后期招致小麦倒伏。这类麦田春季要晚施肥水,一般视地力水平和群体大小,在起身期(3月中旬)或拔节期(4月初)开始。由于播种期偏晚,冬前分蘖少、群体不足的麦田,早春要适当早施肥水,促进春季分蘖成穗,一般在返青后(3月初)开始。   (三)每穗粒数的关键调控时期与途径 山东小麦一般返青后(2月底、3月初)开始穗分化。一般说来,冬小麦决定每穗粒数的时期是从小麦穗分化的单棱期开始,至开花期(5月上旬)这段时间。增加每穗粒数的途径是:保证每个麦穗有较多的小花数的基础上,提高小花结实率。主要措施是通过适宜的播种量、播种时期及肥水措施调控植株群体结构适宜,群体内光照充足,营养状况良好。田间管理措施是要有促有控,氮素营养和碳素营养协调,土壤肥力高、群体适宜麦田要防止肥水运用过早过多,宜在拔节期(4月初、4月中旬)追肥浇水,以防氮代谢过旺,碳代谢过弱,;中低产田要和群体不足麦田,宜在返青中期(3月上旬)和起身期(3月中旬)追肥浇水,防止肥水不足碳代谢过强而氮代谢过弱,造成早衰。所以,因地因苗施用春季肥水是非常重要的。 近几年来,春季“倒春寒”冻死部分幼穗的现象,成为影响山东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灾害,生产中应注意防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粒重的关键调控时期与途径 小麦开花(5月上旬)至成熟(6月上、中旬)阶段是决定粒重的时期。小麦的粒重有1/3是开花前贮存在茎秆和叶鞘中的光合产物,开花后转移到籽粒中的;2/3是开花后光合器官制造的。所以,保证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有较长时间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小麦早衰是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措施有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小麦生育后期适时灌溉,防治病虫害等。   二、春季麦田管理六要点:   1、及时浇好返青、拔节、孕穗水   凡是未冬灌的二、三类麦田和冻害严重的麦田,应早浇返青水。浇水时,防止大水漫灌,特别是晚播弱苗,一定要小水浅浇,防止淤苗。   2、及时划锄松土 划锄是促进麦苗提早返青、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一般从返青起至拔节共划锄2~3次,松士先浅,而后逐次加深。对弱苗要浅中耕,促进生长;对旺长和群体较大麦田要深中耕,耕断根系,限制养分供应和春蘖滋生,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   3、返青肥要因苗追施 对冻害麦田和弱苗应及时追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使小麦尽快恢复生长。对壮苗和强筋优质小麦则不需施返青肥,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   4、适时防治病虫害春季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春季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主要虫害是麦蜘蛛、麦蚜和蝼蛄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备好药械,注意管理,及时防治。   5、预防晚霜冻害 春季,我国北纬30度以北地区常有晚霜发生,小麦起身到拔节期易遭受霜冻袭击。根据天气预报,在霜冻来临前两天内浇水,有预防和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   6、防除杂草 化学除草最佳时间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一般喷药时间在返青后至拔节前,选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的上午9时至下午4时喷药较好,喷施要一次喷匀,不可重复喷施。二是划锄除草,这是也最常用的一种清除杂草的方法。

小麦冬季管理

小麦冬季管理

小麦冬前管理总的原则是,以肥水为中心,早管促早发,及早做好弱苗的转化工作;控制旺苗,保持壮苗稳健生长,促使小麦长势平衡。 围绕上述原则,应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因苗制宜,分类管理。弱苗的管理对因阴雨晚播、积温不足形成的弱苗,冬前不宜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把肥水运用的重点放在翌年小麦起身拔节期。对整地质量差、地虚坷垃多形成的晚播弱苗,冬季和早春可进行镇压,压后浅锄,以提温保墒。 壮苗的管理由于播种基础不同,壮苗也有多种情况,对肥力基础差、底墒充足的麦田,可趁墒适量追施些速效肥料,以防麦苗脱肥变黄,促苗一壮到底;对肥力不足,只是因早播生长尚属正常的麦田,要防止麦苗由壮变弱,及早追肥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麦田,凡能达到壮苗标准的,一般冬前不追肥,但要中耕保墒。

  旺苗的管理对由于土壤肥力基础高,底肥施用量大、墒情充足、播期偏早等形成的麦苗生长过旺、叶片肥大、分蘖滋生过快、群体密度过大的麦田,当冬前群体超过60万时,每亩用20%壮丰安乳油25-3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洒,控制麦苗旺长,也可进行深中耕控制其生长。

  二、适时冬灌,春旱冬防,保苗越冬。 我县冬季一般干旱多风,浇好越冬水可以促进越冬期小麦根系发育,巩固麦苗健壮分蘖,有利于幼穗分化,防止冻害死苗。同时起到冬水春用,防止春旱的作用。冬灌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灌后要及时中耕,防止地面干裂,伤根死苗。

  三、及早防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在病菌刚开始侵染或未浸染时防治,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亩用12.5%的禾果利15克或20%三唑酮75克加水30-40公斤。四、及早化学除草。冬前小麦苗小,草苗也小,此时进行化学除草,省工、省时、省药,效果好。一般亩用75%巨星悬浮剂1克或75%麦草光10克加水40公斤,于12月上中旬晴朗无风天气时进行喷施。

小麦冬季管理

今年南阳地区小麦田间如何管理

8个小麦主产省春管抗旱主要技术措施

http://hi.baidu.com/%C5%E1%D5%F1%B6%AB1966/blog/item/73ba24029b3a116f0308811e.html

播种后有哪些田间管理工作?

为保证出苗顺利,苗木生长旺盛,播种后有以下几项田间管理工作:
(1)覆盖和遮荫
覆盖可保蓄水分,减少灌溉量,同时也可防止水分蒸发而导致的盐碱上升和土壤板结,减少幼苗出土的阻力。一般可用塑料薄膜、稻草、秸秆、草帘、苔藓、泥炭等。其中,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效果最好。用其覆盖时,应使薄膜紧贴床面,并用土将周围压实;幼苗出土时要及时在幼苗顶部将薄膜划口,大小以能使幼苗露出薄膜为准,同时要随即用湿土压实薄膜的出苗口,以防高温时灼伤幼苗。在生长期内追肥、松土、除草,需要打开薄膜时,要随时压实。
幼苗发芽一般需要黑暗的环境,故在选用覆盖物时还要考虑覆盖物的遮荫性能,以保证幼苗的顺利发育与出土。
待幼苗大量出土时,要及时撤除覆盖物,以防止弯曲苗、畸形苗。
(2)浇水
为使种子发芽快,出苗早,在播种后要随时注意土壤的商情,保持畦地湿润。有覆盖物的播种地可以不灌溉,如确需灌溉时次数要少。播种小粒种子,先灌底水后播种的播种地,可以不灌溉或减少灌溉次数。灌溉时要注意:土壤水分要适宜,在幼苗未出土前,尽量防止播种行的土壤板结;灌溉要用细雾喷水,防止冲走覆土或冲倒幼苗。幼芽刚刚出土时不要用漫灌法浇水。在苗木长到一定大小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苗木不发生凋萎的情况下,尽量不浇水而通过松土而保持土壤水分,使其“蹲苗",目的是培育壮苗。
(3)间苗
又称“疏苗”。间苗可改善环境,提高苗木质量。间苗宜早不宜迟,具体时间根据树种而定。一般来说,阔叶树种第一次间苗时间为幼苗期的前期,当幼苗展开3~4个真叶,互相遮荫时开始。第二次与第一次相隔10~20天。最后一次间苗叫定苗,定苗不宜过晚,否则会降低苗木生长量,一般在幼苗期的后期。针叶树种幼苗适宜于较密集的生态环境,间苗时间可比阔叶树种晚些。在幼苗期,对过密的、生长快的树种,如落叶松、杉木等开始间苗。定苗期在幼苗期的末期或速生初期进行。生长缓慢的针叶树种可在速生期的中期定苗。但在高温地区可在高温期过后定苗。
间苗一般分2~3次进行,视幼苗密度、生长速度及有无病虫害等情况而定。
第一次间苗对象为生长不正常、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虫害为害的幼苗。过密的也应及时间除,使苗间保持一定距离,留苗数第一次应比计划产苗量多出50%~60%;第二次间苗比计划产苗量多出20%~30%;最后定苗,留苗要均匀,且比计划产苗量多5%~6%,以备损耗。
(4)中耕除草
在每次浇水后,在土壤表皮发干时可进行中耕,以保持土壤水分,同时还可去除杂草。
(5)修枝和除芽
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应及时除去位置不当或过密的芽或枝条,以保证苗木的顺直,提高苗木质量。
(6)施肥
为提高苗木质量,苗期追肥是必不可少的。施肥时要注意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技术等。
影响施肥量的因素有气候、土壤条件、树种特性、苗木密度、苗木年龄等。
在降水量少的地区,施肥应以氮、磷为主,钾肥宜少用;在降水量大的南方地区,氮、磷、钾都要多些。
不同树种对氮磷钾的需要量不同,针阔叶树苗木一般对氮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磷最少。但针叶树苗木对氮、磷都较敏感,尤其对磷更为敏感。有根瘤菌的树种,如刺槐、沙棘等能从大气中固氮,所以可适量减少氮的施用量,相应增加磷的用量。在幼苗期更需要磷,以利于根瘤菌的繁殖。
苗木密度大时,可适当加大施肥量;密度小则可适量减小施肥量。
大龄苗木和重量大的苗木需肥量多,在施肥时要适量增加。
氮磷钾三元素的配比也是影响苗木长势的重要因素。三者比例协调,可促进苗木的旺盛生长,而当三元素比例失调时,苗木的生长会明显受到抑制。
(7)幼苗移植
幼苗移植一般用于幼苗生长快和要在幼苗期进行移栽的树种,如桉树、泡桐等,以及种子很少的珍贵树种。通过移植可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扩大生长空间,也可刺激幼苗多生侧根和须根,从而提高大龄苗木移栽的成活率。
幼苗移植要掌握适宜的时期,阔叶树种幼苗生出2~5个真叶时,移植成活率较高。移植应选在阴雨天进行,移植后要及时浇水,每天浇水1~2次,必要时还要遮荫。
(8)切根
又称断根,是把生长在圃地中的幼苗或苗木的根用利刀割断,以刺激苗木多生侧根和须根,达到根系发达,提高苗木质量和成活率。一般适用于主根发达的树种,如核桃、板栗、栎树等。切根时间一般在幼苗展开2片叶子时进行。对一年生或一年生以上的苗木断根在秋季比春季好。一般在苗木速生期的末期,此时有利于新根的发生与形成。切根深度一般为8~12厘米。一年生播种苗的切根深度为10~15厘米,具体要根据树种及长势而定。
(9)越冬与防冻
苗木在冬季常因生理干旱或温度过低而死亡,所以幼苗越冬应具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一般有:埋土法、风障法及覆盖越冬法等。
埋土法是北方地区较好的方法。埋苗时间不宜过早,在土壤解冻稍前开始埋,过早埋苗易导致苗木腐烂。埋土厚度约超过苗稍30~10厘米,一般壤土宜薄,3~6厘米即可,沙土宜厚。生长高的苗木可以卧倒用土埋住。
该法适用于多数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的苗木,如红松、云杉、侧柏、油松、樟子松、核桃、板栗等。
在冬春季节风大的地区,可利用防风障防止苗木的生理干旱。一般在秋冬季节用秫秸做风障,针叶树苗每隔2~3排床做一道风障,风障方向与主风向垂直设立,梢顶向顺风方向稍微倾斜或垂直均可。
在我国南方,苗木越冬时,可用暖棚,春季还有防霜冻的作用。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可利用塑料膜或其他覆盖物进行防寒。
(10)防治病虫害
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的为害。防治病虫害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具体防治方法见病虫害防治部分。

麦田应该怎样管理?

适时中耕,增温保墒。各类麦田要抓紧在返青前进行镇压、搂麦松土。对田间裂缝较多较大的麦田,应先搂后压,以弥补裂缝,防止早春寒风飕根。施用赛众土壤调理剂,搂后镇压,还可保温提墒,防止或减轻早春冻害死苗。无浇水条件的旱地小麦,均应在早春及时镇压,可起到一定的保墒防寒作用。

当前小麦怎样管理?

 小麦的管理措施  针对密度过大田块和高秆品种,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预防和补救倒伏。小麦后期已不宜喷施多效唑来防止倒伏,应以新高脂膜+叶面微肥为主,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减少倒伏机率。对已倒伏的小麦应多次喷施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及各种复配叶面肥,减少损失。杂草的拔除以人工为主,拔除后的杂草尽量移出田间地头,并进行焚烧或粉碎,避免草籽入地,引起下年度杂草再次生长。病虫害的防治以防为主,可喷施新高脂膜+杀虫剂,既可提高杀虫剂效率,又可防病菌侵染。(大地)

小麦播种晚了如何补救

晚播小麦苗小苗弱,成穗率低,生育期缩短。建议播前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4000公斤,适当增施化肥,特别是磷肥,起身拔节期加大追肥量,以肥补晚;选用半冬性、单株成穗率高的品种,以种补晚;每晚播2天亩增加播种量0.5~1公斤,以密补晚;精细整地,抢时早播,提高播种量,以好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