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怀孕>车前子的肝毒性

车前子的肝毒性 车前籽可以治疗痛风吗

黄疸病毒性肝炎吃什么好

黄疸指病人的皮肤、粘膜及眼球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引起的原因一般有4种。一是溶血性黄疸;二是肝细胞性黄疸,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是阻塞性黄疸,常见的为胆囊炎、胆石症、胆蛔症、急(慢)性胰腺炎、壶腹周围癌、毛细胆管炎、药物性黄疸、妊娠期特发性黄疸和胆汁性肝硬化等;四是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多有家庭史。
护理时,在情绪上要镇静,不能有惊慌、厌恶的举动,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饮食随不同疾病而异,一般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严禁饮酒。

葱白粳米粥治疗黄疸:
葱白30克、新鲜车前草叶45克、粳米适量。
用法:
将葱白、鲜车前草叶洗净切碎,水煎去渣,放入粳米煮为稀粥,早晚各服1次。
主治:
阳黄,证见身黄如桔色,目睛亦黄,发热口渴,溲如茶色,呕恶纳差,腹胀胁痛,便秘,苔黄腻,脉弦数

鸡蛋米醋方治疗黄疸;
组成:
威灵仙30克、鸡蛋1个、米醋少许。
用法:
共用水煮半小时,去渣及蛋壳,调入米醋10 毫升,连汤服。
主治:
阳黄,湿重于热,头重身困,胸院痞满,腹胀便渡,身目黄而欠鲜明,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孺缓

田螺黄酒汤治疗黄疸:
组成:
大田螺10~20只、黄酒半小杯。
用法:
田螺洗净取出螺肉加入黄酒拌和炖熟,饮汤。每日1 次。
主治:
湿热黄疸(阳黄),小便不利。

丝瓜黄酒方治疗黄疸:
组成:
丝瓜根5棵、黄酒60毫升。
用法:
丝瓜根洗净切细捣烂,用水一大碗煎八分去渣候温,用黄酒冲服。
主治:
黄疸,身目黄如金色黄酒方治疗黄疸

绿茶治疗黄疸:
组成:
绿茶1~3克、绿茶15毫升。
用法:
同置杯中加开水300毫升浸泡5分钟,分3次服,日服1剂。
主治:
黄疸

黄酒蟹丸治疗黄疸;
组成:
蟹、黄酒适量。
用法:
蟹锻存性研未,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 丸,自开水送下,每日2 次。
主治:
湿热黄疸

肝性脑病误诊酒精中毒性脑病

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一、病 因

  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功能的衰竭密切相关。导致肝癌病人肝功能衰竭的常见因素包括弥漫型肝癌及巨块型肝癌细胞晚期,癌细胞广泛侵润或合并有肝硬化,肝功能有明显的损伤,或现代抗肿瘤治疗如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栓塞化疗、放射治疗等。

二、诊断

  肝癌并发症脑病的诊断不难,以下几点可作诊断依据:   1、晚期肝癌患者,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异常征象,如意识改变、睡眠到错、扑翼样震颤、昏迷等。
  2、可由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继发感染、过量放腹水、大剂量利尿剂的使用。手术创伤、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高蛋白饮食等原因诱发。
  3、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有明显诱因而出现上述症状。
  4、血氨增高>59μmol/L。

  5、脑电图有明显异常改变,如出现节律变慢,出现β波,两侧同时出现对称的高电压慢波。数字连接、数字标字试验、搭积木试验,签名试验为主,此类试验均有助于早期诊断。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在上腹部肿块、肝区痛、消瘦、食欲减退等肝癌常见症状基础上出现神志恍惚,定向力和计算力减退,嗜睡。昏迷及扑翼样震颤等。其中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的特征性表现。1983年中华医学会将肝性脑病分为以下三级:
  I级:反应迟钝,无集中能力,失眠,欣快感,性格改变,对周围事物缺乏反应,行为异常,抑郁,嗜睡,失去定向能力。
  Ⅱ级:精神错乱,不认人,木僵,昏睡,扑翼样震颤或不自主运动。
  Ⅲ级:昏迷,包括深昏迷和浅昏迷。
  I级常被忽视,Ⅱ级才被重视,脑电图有助于诊断。

四、治 疗

  肝癌一旦并发肝性脑病,则预后较差,抢救成功的报道较少,故应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一)针对肿瘤的治疗   通常发生肝性脑病的肝癌患者,很少采用针对肿瘤的“攻击性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二)去除诱因   应积极防治感染、消化道出血,避免大量使用利尿剂及大量排放腹水,禁用麻醉剂及镇静剂(如吗啡等),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禁用含氨物质,如氯化氨。水解蛋白、醋氮酪氨等使血氨增高的药物。
  (三)营养与饮食   限制蛋白质的摄人量,最好选用植物蛋白,病情严重时,应予无蛋白饮食。并保证足够热量、维生素包括A、B、C、D、K族维生素及叶酸,对不能进食的患者应鼻饲或静脉补充。
  (四)对症治疗   1、保护脑细胞 可用冰枕或冰帽降温。   2、防止脑水肿 可用甘露醇等脱水。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五)中医药治疗   中医无肝性脑病的名称,可归属为昏迷、昏蒙、癫狂等范畴。有虚实之分。属实者多为痰浊。瘀血。湿热等蒙蔽神明所致,属闭证范围;属虚者多为气血虚耗、阴阳衰竭等致清窍失养,神失所倚,属脱证范畴;然多数病人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多年来,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1)湿热蒙蔽   主证:面色晦黯或黄染,腹胀或腹大坚满、脱腹撑急,食欲减退,渐至神志模糊,语言不清,昏不知人,喉中痰声,恶心呕吐,或伴心烦懊恼、身热夜甚、口苦口干,搜黄赤涩,便于或清垢,舌质红或红线,舌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涤痰开窍。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常用药物:茵陈、大黄、半夏、南星、橘红、竹茹、枳实、瓜萎、白花舌蛇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等。伴面目小便黄染、身热、口干口苦者,可加重茵陈、大黄的用量,并酌加金钱草、川朴、黄羊、柴胡等。伴黑便或呕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三七粉、侧柏叶、地榆,或加服云南白药。尿少、肢肿者可加车前子、白茅根、泽泻等。腹大如鼓者可酌加大腹皮、泽泻、获苓、猪苓等、车前子、二丑、玉米须等。
  (2)痰浊变盛   主证:面色晦黯或黯黄,食欲减退,胸闷腹胀或腹大如鼓,语言不清,昏不知人,恶心呕吐,小便清长,大便清垢,或伴喘息气逆,喉中痰鸣,或伴形寒肢冷,舌质晦黯胖嫩,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或灰黑,脉沉滑或濡滑。   治法:益气祛疾,化浊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南星、陈皮、庆等、积实、郁金、富蒲、竹茹、生姜、厚朴、人参。藿香、苍术等。伴黑便、呕血者可酌加黄芪、白及、乌贼骨等益气收涩之品。伴喘气逆,喉中痰鸣者,可加革裤子、苏子、旋覆花等降气平喘之品。伴形寒肢冷者加附子、肉桂、干姜等辛温祛寒之品。

车前籽可以治疗痛风吗

车前籽可以治疗痛风吗

不能。看下面的介绍:〖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成熟种子。前者分布全国各地,后者分布北方各省。主产黑龙江、辽宁省、河北省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生用或盐水炙用。 〖中药规格〗:商品车前子按产地有江车前、大车前子、淮南车前、衢州车前之分;按品种有大车前子、小车前子两种。均以籽粒饱满,质坚硬、色棕红者为佳。 〖药材性状〗: 1.大粒车前 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2毫米,宽1毫米。表面淡棕色至黑棕色。放大镜下观察,全体微有细皱纹、种脐淡黄色,椭圆凹窝状。气微,味带粘液性,其水煎液呈强粘稠性。 2.小粒车前 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稍扁,长1~1.5毫米,宽不足半毫米,其余与上种相似。 〖主要成分〗:车前子多含粘液质,琥珀酸、车前烯醇、腺嘌呤、胆碱、车前子碱、脂肪油、维生素A和B等。 〖药理作用〗:本品有显著利尿作用,还能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稀释痰液,故有祛痰作用。对各种杆菌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应用〗: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主治水肿,淋证,暑湿泄泻,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痰热咳嗽;原发性高血压。 〖药材用法〗:煎服, 10~15g。宜布包。 附药 车前草 为车前的全草。性味功用同车前子,且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痈肿,内服或用鲜草捣烂外敷。用量10~2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记得采纳啊

车前籽可以治疗痛风吗

有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成药吗?

慢性结直肠炎由于病因不明,病程长,反复发作,故在治疗上亦十分棘手。我院肛肠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独特治疗方案,收治大量慢性结、直肠炎病人,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如下: 1、中药治疗:应以健脾补肾、益气除湿为治本之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标之用,辨证施治,最忌长期应用大苦大寒之剂,亦可配合中药针如麦注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静滴以扶正。 2、西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炎症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配合口服丽珠肠乐、得舒特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3、中西药结合灌肠:采用独有中药配方“肠炎I号方”配合西药研粉混合保留灌肠,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4、心理治疗:该病患者常有焦虑、忧郁、紧张、多疑等精神心理改变,严重者可予抗抑郁治疗。 5、其它治疗:如①营养饮食治疗:可予高营养、低脂、少渣易消化饮食,或嘱患者可予山药、白扁豆、苡米等煮粥,常食健脾养胃;②高压氧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尢佳。 回答者:林下之风 - 助理 二级 11-11 09:56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50% (1) 50% (1) 其他回答 共 2 条 水针疗法降服慢性结肠炎,中医水针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将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疗法,即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将有效药物通过穴位皮下注射注入相关穴位,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的感觉。其主要特点是见效较快,疗效确切,不易复发。其机理是通过针刺的机械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穴位开阖与传导作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机体产生强烈刺激,从而达到恢复肠道正常功能,使病灶愈合的目的。 参考资料:http://health.sohu.com/2004/05/12/23/article220092315.shtml 回答者:saiwu512 - 经理 五级 11-7 13:48 -------------------------------------------------------------------------------- 慢性结肠炎的食疗药膳 (1)饮食治疗: 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适当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叶酸、铁、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为宜。避免牛奶及乳制品。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 (2)心理治疗: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尽量全身放松,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舒乐安定等。 (3)食疗: ①健脾止泻糕: 鲜山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实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乌梅4枚、果料及白糖适量。制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适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有健脾止泻之功。 ②百合粥: 芡实、百合各60克。上两味药放入米粥内同煮成粥,主治脾虚泄泻。 ③紫苋菜粥: 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④银花红糖茶: 银花30克,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⑤石榴皮红糖茶: 石榴皮1-2个,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⑥车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姜3克,水煎服。 慢性结肠炎常用西药 (1)柳氮磺胺吡碇(SASP): [作用与用途]本药在肠道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 [用法和剂量]口服:发作期1克/次,3-4次/日,病情缓解后为0.5-1克,2-3次/日,维持治疗1年。保留灌肠:以粉剂2.0克加白芨3.0克,溶于生理盐水。20-30ml中,均匀混摇后进行灌肠,每日1次。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偶有胃肠道症状,皮疹等变态反应。 (2)甲硝唑: [作用与用途]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丝虫病等。 [用法和剂量]口服,成人每次0.4克,每日3-4次,用15日为1疗程。静滴:成人每次0.5-1.0克,分2次。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①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与剂量呈正相关。 ②肝病患者慎用。 ③偶见头晕、感觉异常、肢麻、共济失调,停药即可缓解。 ④个别患者可有白细胞减少。 (3)激素类(具体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作用与用途]此类药物可减少白三烯B4的释出,抑制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防止氧自由基的形成。 [用法和剂量]静滴:200-300毫克/日,维持10-14天。后改用口服强的松60-80毫克/日,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10-15毫克/日,维持半年左右然后停药。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左侧结肠的患者,可用半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100毫克、21-磷酸泼尼松龙20毫克或地塞米松5毫克加生理盐水100ml,作保留灌肠,1次/日,病情好转后改为2-3次/周,疗程1-3个月。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合并感染者不宜应用,有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期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4)硫唑嘌呤 [作用与用途]此类药物在体内产生硫嘌呤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淋巴细胞的增殖,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 [用法和剂量]每日1.5-2.5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疗程约1年。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与剂量有关,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等作用,有恶心、呕吐、少数有肝脏毒性;有致畸危险。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70824.html

新加坡生产的龙胆泻肝汤怎么样

祛湿的。曾经风靡东南亚,里面的主要成分有关木通,主要毒性的肾毒性,曾经喝出了全世界最大的尿毒症群体。因此国内已经将处方改了。

tunny是治疗什么病的

《中国药典》:桑叶

【拼音名】 Sānɡ Yè

【英文名】 FOLIUM MORI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Morus alba L. 的干燥。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炮制】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蜜桑叶:净桑叶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蜂蜜20斤)。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 5~9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2)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辞典》:桑叶

【出处】《本经》

【拼音名】 Sānɡ Yè

【别名】铁扇子(《百草镜》)。

【来源】为桑科植物。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桑(《诗经》),又名:家桑(《日华子本草》),荆桑(王祯《农书》),桑椹树(《救荒本草》),黄桑。

落叶乔木,高3~7米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宽5~1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厘米;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聚合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厘米,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的。花期4~5月。果期6~7月。

本植物的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树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叶中的白色液汁(桑叶汁)、果穗(桑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药理作用】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肾上腺素高血糖的测定作指标,桑叶有抗糖尿病作用。国内在用桑叶注射液治疗下肢象皮肿时测定了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在亚急性试验中,用10%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内脏器官无损害,如超过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则对肝、肾、肺等有一定损害(变性、出血);桑叶注射液无刺激性,不引起溶血及过敏反应。桑叶水煎剂高浓度(31毫克/毫升)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芸香甙和槲皮素的药理参见"槐花"条,丁香油酚的药理参见"丁香"条。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濒湖集简方》)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通玄论》)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合痈口,罨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②《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③《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祛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④张寿颐:"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入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象皮肿: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或25~50%溶液4毫升,每日1次。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再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在注射三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肢。临床观察各期象皮肿病人共512例计352条腿,经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腿围缩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变薄,皮下组织极度松软,自觉症状消失,劳动力完全恢复)者计38条腿,占10.2%;显着进步(腿围显着缩小,皮肤、皮下组织大部松软,自觉症状显着改善,劳动力有所提高)者计166条腿,占47.2%;进步(腿围稍有缩小,皮肤、皮下组织略感松软,自觉症状稍减,劳动力稍微增进)者计149条腿,占42.3%;无效者仅1条腿,占0.3%。凡一、二期象皮肿患者,治疗后多数腿围能接近正常或明显缩小,三期以上病人则多难恢复到健肢水平。亦有单用桑叶注射液观察20例,结果证明对丝虫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疗效,对象皮肿有一定的软化及消肿作用。经验认为,"绑扎"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昼绑夜松,绑扎得好的腿围缩小较快,如绑扎不紧、走路过多或不能长期坚持者,则疗效不佳。如能同时绑扎踝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确实效果。疗程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绑扎。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冷、发热、头晕等反应(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一般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人注药后发生全身不适,腰、背及下肢疼痛、不能活动,需卧床1~2日,可逐渐减轻。

【备注】下列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鸡桑,具细长2裂的花柱(参见"小叶桑"条);蒙桑,叶缘锯齿常具刺毛;华桑,叶缘具钝圆锯齿,幼叶两面密生细毛。

    《中华本草》:桑叶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本草拾遗》:桑叶极看名鸡桑,最堪入用。

2.《本草图经》:桑叶可常服,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泪口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以代茶钦,令人聪明。又炙叶令微干,和桑衣煎服,治痢,亦主金疮及话损伤止血。

3.《纲目》:桑有数种,有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棍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以子

【拼音名】 Sānɡ Yè

【别名】铁扇子、蚕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lba L.

采收和储藏:10~11月霜降后采收经霜之叶,除去细枝及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 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 用种子、嫁接和压条繁殖。种子繁殖:采收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净种子,随即播种或湿砂贮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当年新种子。播前用50℃温水浸种,待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2h,放湿砂中贮藏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待种皮破裂露白时即可播种,按行株距20-30cm开沟,沟深1cm,每1hm2用种量7.5-15kg。覆土。约经10d出苗。苗高3-4cm间苗,去弱留强,并补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嫁接繁殖:袋接法,于嫁接前20d剪接穗,湿沙贮藏,使砧木剪口处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成袋状,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紧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状芽接(套接)。压条繁殖:早春将母株横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沟中,露出顶端,培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春或秋季进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开穴,穴径0.5~0.7m,穴底施入腐熟厩肥,上铺薄土一层,栽入,填表土后,将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定型后通过修剪、疏芽、摘心,养成一定树型(如地桑、低桑、中于桑、高于桑、乔木桑等不同类型)。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基部伐条,利用潜伏芽萌生新条,数年后在修伐处形成拳状的树疙瘩。另有无拳式修剪法、留技留芽修剪法等。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桑萎缩病、桑疫病、桑褐斑病、桑根结线虫病等,虫害有桑螟、桑蟥、桑象虫、桑白蚧、桑天牛、桑蓟马、桑始叶螨等。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柄长1-2.5cm;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以叶大、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方形,有的颇大,径向延长,其外壁略向外突起,内含钟乳体。下表皮细胞扁平,含钟乳体的细胞少见;可见单细胞柄、多细胞头的腺毛及单细胞非腺毛,以叶脉处多见;有的非腺毛基部膨大,内含钟乳体。栅栏组织1-2列细胞,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较紧密。主脉上、下表皮细胞内侧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狭,外侧有厚角组织,细胞较小,木质部新月形,有的在大维管束上方有一小的外韧型维管束。叶肉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偶有棱晶,主际薄壁细胞中含有棱晶,偶有簇晶。

粉末特征:棕绿色或黄绿色.①钟乳体直径47-77μm。②下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③非腺毛单细胞,长50-230μm。④草酸钙簇晶及方晶,簇晶直径5-16μm。⑤腺毛头部类圆球形,2-4细胞,直径15-35μm,柄单细胞,长14-30μm。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2.降血糖作用 桑叶在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脱皮固酮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人认为桑叶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3.其它作用 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对动情期子宫有兴奋作用。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出现暂时的血压下降。脱皮激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脱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饲小鼠可减慢生长率。10%桑叶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头肌或滴入兔眼结膜内,均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性实验为阴性。对羊红血球未见溶血反应。桑菊饮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使嗜酸性细胞增多。

【毒性】 10%桑叶注射液小鼠(体重量20g)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当于人用量的250倍。以相当于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肝、肾、肺等无损害。若给予更大剂量,则使上述脏器发生变性和出血。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缀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力口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②治风眼下泪: 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濒湖集简方》)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 铁扇子二张, 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婉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 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钱, 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⑤治吐血: 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人图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 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⑦治小儿渴: 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 (《胜金方》)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仁斋直指方》)⑨治穿掌毒肿: 新桑叶研烂童之。(《通玄论》)⑩治痈口不敛: 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11.治火烧及汤泡疮: 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12.治咽喉红肿,牙痛: 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13.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o(《山东中草药手册》)14.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 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o(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会,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渭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台痈口,留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2.《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厢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渭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看尤为要药。

3.《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批把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弦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4. 张寿颐: 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人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象皮肿。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ml,每日1-2次;或25-5O%溶液4ml,每日1次。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丙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在注射三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胶。临床观察各期象皮肿病人共512例计352条腿,经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腿围缩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变薄,皮下组织极度松软,自觉症状消失,劳动力完全恢复)看计36条腿,占10.2形;显着进步(腿围显着缩小,皮肤、皮下组织大部松软,自觉症状显着改善,劳动力有所提高)者计166条腿,占全7.2密;进步(腿围稍有缩小,皮肤、皮下组织略感松软,自觉症状稍减,劳动力稍微增进)者计149条腿,占42.3%;无效者仅l条腿,占0.3%。凡一、二期象皮肿患者,治疗后多数腿围能接近正常或明显缩小,三期以上病人则多难恢复到健胶水平。亦有单用桑叶注射液观察20例,结果证明对丝虫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疗效,对象皮肿有一定的软化及消肿作用。经验认为,绑扎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昼绑夜松,绑扎得好的腿围缩小较快,如绑扎不紧、走路过多或不能长期坚持者,则疗效不佳。如能同时绑扎躁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确实效果。疗程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纫扎。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冷、发热、头晕等反应(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一般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人注药后发生全身不适,腰、背及下胶疼痛、不能活动,需卧床1-2日,可逐渐减轻

紧急求助,怎么样能调节我现在的情况

郁闷啊 给你打了半天结果提示操作时间过长,需要重新登陆。只能重新给你说了 你的情况看似很复杂其实病机很简单 ,中医认为痘痘多是 血热炽盛 肝失疏泄造成 而你的情况 又兼有便秘 ,便秘往往会造成痘痘 和 口臭 口疮,因为人体的毒素不能及时排除所以毒气上行,就会出现痘痘 之类的疾病 对你这个情况 按照 清热凉血解毒 疏肝行气通便的思路下药 一般7-10天就会有明显好转。

蒲公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淋利尿。腮腺炎:新鲜的蒲公英捣碎加蛋清及适量冰糖捣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蒲公英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主治: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咽炎、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 肺炎、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 骨髓炎、阴道炎、盆腔炎、十二指溃疡、痤疮、粉刺、结石症、以及多种癌症等数十种病症。

  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的作用:

1、 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

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 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泡水喝功效: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1.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2.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3.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4.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993;12)

1.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3.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蒲公英茶

材料: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cc

作法:

1.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

2.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一小时

3.滤除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用量过大 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过敏反应 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药不对证 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