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孩子“要不要继续学钢琴?”
孩子想:要不要的潜台词是,已经在学的东西,也可以选择放弃是吗?再想想:继续学的话,每天都要重复练琴,还要每周去老师那边上钢琴课,如果不学的话,我可以跟小明出去玩,可以去打游戏,可以看电视,可以躺着睡觉,嗯~还是打游戏看电视睡觉比较适合我。
于是回答道“不要”。
很多父母在问孩子类似问题的时候,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想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权利,但殊不知当你在问他们的时候,孩子聪明的小脑瓜子就已经在大脑里迅速转过好几圈,然后给你否定的答案。换句话说,当你在提问的时候,这个答案就已经显而易见了。你如果问我是想上班,还是想躺在家里看电视,我的答案也肯定是后者,毕竟能享福谁会自己找累受呢?
和侄女一批学钢琴的孩子里,有不少孩子都选择了课满不续。小侄女见小伙伴们越来越少,也闹着说不学了,逼得嫂子跑去机构里问老师怎么回事,这才知道,原来不再续课的这些家长其实也很无奈,毕竟学了这么多年说放弃就放弃确实很舍不得,但是出于“尊重”孩子的想法,想让孩子更加自由快乐的长大,也只能随他们的意愿,断了让她们学琴的计划。
在跟孩子相处时,父母确实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但是尊重不代表放纵。尊重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正道,对彼此有着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而放纵一词则偏向纵容,是指对对方的言行举止不加约束。
拿学琴这件事来打比方,对于孩子来说,想学钢琴就学,不想学钢琴就不学是因为孩子年纪小意志不够坚定。从父母的角度来看,顺应孩子的意愿就是尊重,但其实这种顺应他们,任由他们放弃,就是放纵。
无论是学钢琴也好,去学校念书也好,这些行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优秀。当我们纵观那些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时,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规律”——在父母的约束下成长。
董卿,之所以能满腹诗书,成为“国民主持人”,离不开小时候被父亲逼迫着去看书;周杰伦之所以能以独特的唱歌风格火遍大江南北,正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在母亲的藤鞭下练钢琴;东北话说的很溜的日本运动员福原爱,从小在母亲的监督下,一边哭着一边打乒乓球......
聪明的父母,不是顺着孩子的决定去做决定,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代替孩子们去做一些决定。因为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不会只有玩乐而已。这个道理就算小时候因为心疼而不让孩子了解,他们也会在长大进入社会后被现实教得明明白白。
而这里所说的帮孩子决定,不是说强硬的给他们做决定,而是有方式有技巧的进行引导。著名教育家俞敏洪先生的女儿,从小开始学钢琴,后来因为课程的加重而心生退意,得知这个想法的俞敏洪先生,先是顺着了孩子的想法,在她冷静了几天后,带她去看了一场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俞敏洪先生跟女儿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带她回忆学琴时的种种快乐,最后终于让女儿重新燃起了对钢琴的兴趣。
俞敏洪先生尊重孩子不想学琴的想法,但是并没有放纵她随便放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则是:既然孩子不喜欢,那就算了吧,不要逼他继续学了。
今天不想练琴可以算了,明天不想练琴也可以算了,后天也可以......但在成长道路上,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要做的事情,这些事情里,有他们想做的和不想做的,更有他们刚开始想做后来不想做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这些事情都say“NO!”
没有人的成功是随便得来的,而是他们因为懂得坚持,能够坚持,坚持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和养成的习惯。成长是这样,学钢琴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