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就不能听话呢?”、“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呢?”这样的问话,妈妈们是不是听着耳熟呢?
不敢说每天都会说吧,隔三差五地就会冒出一句诸如此类的话。
这些问话的背后带着强烈的牺牲心理,也就是说,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妈妈也不是心甘情愿地付出,是为了有所得而做出牺牲。
长期在这样带着“牺牲”心理的语言环境中,孩子感受不到爱,更不会自觉纠正错误,反而会生出委屈、埋怨,甚至做出叛逆的行为。
久而久之,孩子会有强烈的负罪感、愧疚感,最终导致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比如许多弑母案例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似为孩子好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从三个带着“牺牲”心理的句式,分析牺牲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明明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呢?
第一,牺牲意味着过度奉献。
过度奉献的典型句式是,“孩子,我愿意为你付出生命付出一切……”,往往后面还会加一句,只要你做到什么,只要你听话等等。
没有一个人敢说,妈妈为孩子奉献是有错的,但是奉献过度了,这位妈妈必定压抑着委屈,只要孩子有一点做得不符合她的心思,妈妈就会搬出这句话,“辛辛苦苦为了你,我可以为了你不顾一切,你却这样”!
孩子小小的心灵承受不了如此之重,反而在愧疚感的推动下,要么变得过于好胜,要么对一切持有无所谓的心态。
第二,牺牲意味着忽略自己的需求。
忽略自己需求的典型句式是,“我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会委屈你呀”,一个都不关心自己内心是否丰盈的成年人,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一方面,妈妈们会自觉地隐藏内心需求,直到这种需求被家庭琐事挤到无处安放。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一股声音在说,妈妈们就应该对自己吝啬,似乎这样做才是伟大母亲的表现。
而孩子,会逐渐丧失独立的能力,当有一天妈妈撑不住的时候,孩子面前的“超级妈妈”一下子变回了原型,他不仅不会理解妈妈之前的故作强大,反而会抱怨妈妈。
第三,牺牲意味着变相地索取。
这一点是妈妈们都不愿承认,却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典型句式是“你以为我起早贪黑地为你做一切,是图你什么吗?”其实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我为你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你有所回报。
就拿考试来说,孩子考好了,家里就是亲妈亲孩子一片其乐融融;孩子考得不好了,妈妈会因为没有得到等价回报而抱怨,孩子在这种摇摆不定的情绪中,安全感会越来越低。
妈妈们只怪自己牺牲得不够,付出的爱不够满,可是物极必反,带着“牺牲”心理去爱孩子,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在此,呼吁妈妈们,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自己,说出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允许自己对自己好,不与家人较量,放下过度的期待,偶尔任性一下,做一个真实而可爱的人,孩子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整个家庭关系也会越来越好的。
好的句子总是能给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天小编就让大家一起感受下这种感觉,
随着线上的、虚拟的社交的迅猛发展,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案了吧,文案对人们的思维是有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标语吧,标语在生活中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吧,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
飞鹤奶粉厂家直销多少钱,飞鹤奶粉150g一箱有多少罐每箱6罐左右,不过不建议一次买太多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