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国费无忌2、秦二世时的赵高: 3、西汉江充 小人中最有“魄力”的一个。 4、南北朝人鲍邈之 小人中最阴险的一个。 5、唐朝时的李林浦、杨国忠、高力士: 6、南宋时岳飞被秦桧陷害。 7、明朝时的刘瑾、魏忠贤、汪直等。 8、清末龚半伦
今天我读了秦桧陷害岳飞一文,使我知道了:秦桧制造了千古奇冤,杀害了岳飞。但岳飞永远受后人的敬仰,千古流芳,秦桧却成了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的小人的象征,永远遭到后人的唾骂,遗臭万年。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背景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很不错的!
黄皓,三国时期人,蜀汉后主刘禅时的宦官。
董允死后,在侍中陈祗推荐下,黄皓先成为中常侍并得到后主宠幸,官至奉车都尉,总揽朝政并排挤位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导致蜀汉朝政败坏,“操弄权柄,终至覆国。”,并最终被魏国所灭 。
《三国志》:
蜀中常侍、奉车都尉。后主渐长,日益宠皓,景耀元年,皓始专政。甘陵王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姜维常征伐在外,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樊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董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陈祗代允为侍中,与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后众多附皓,而罗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不从。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景耀六年,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你说的应该是蔡瑁三次设计谋害刘备
第一次刘备得了一匹好马名唤的卢,会妨主。刘景升得知真相后又还给了刘备,伊籍将真相告诉了刘备,刘备倒也不生气。
第二次蔡瑁设计将用火烧死刘备,此时伊籍出现让刘备赶紧逃。当刘备逃出来后,发现自己居住的房子已成了一片火海。
第三次刘景升在众人的怂恿下决计将刘备杀害。于是先派人写信于刘备让他到襄阳主持大小事情。刘备带赵云前去。现场已布置好这次要结束刘备的性命。此时伊籍出现,帮刘备逃脱。刘备骑着的卢跃马而上时,众人皆说有妖气。
主要是前三代,历史真实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第一代杨继业,第二代杨延昭(杨六郎),第三代杨文广。这些主要是宋朝初期的将领。此后由于宋辽开始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战争较少,杨家将领上战场的机会就少了,也不出名了。事实上,杨文广也是因为民间传说才为人所知,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中级军官。北宋末年,宋金开战,杨家将又有了上战场的机会,也出了些名将,比如杨再兴。但那时岳飞、韩世忠的牌子太大了,而杨家的后人可能因为承平已久,也没出像祖先那样的绝顶将帅,所以名声不高。
杨家男将主要是这些,其他都名气不大,第二代杨延昭确如传说中有兄弟七人,但除了他以外,只有一个兄弟陪杨继业一起战死,其他五个都是因为父亲的功劳和战死沙场所以被封了官,职级不高,还有文官。只有杨延昭是真的立下军功的。
女将只是民间传说,没有真实历史。
杨延昭的战绩有个有趣的。他一直在北方一座小城担任守将,一次辽军进攻,他以少敌众。结果他出了一招,将城墙浇上水,因为是冬天,全冻成冰了,辽军没法登城,最终坚持到了援兵。最辉煌的一次是澶渊之盟哪一战。它在宋军全军退守的情况下孤军深入辽境,连续奋战,牵制了辽军大批精锐,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后来澶渊之盟签订后,他依然坚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继续作战,过了很久才撤回来。
没有区别
忠良
zhōng liáng
1.忠诚正直。
2.忠诚正直的人。例如:陷害忠良。
1.忠诚善良。《书·冏命》:“昔在文武 ,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 宋·苏辙 《代李公仪谏议祭张文裕侍郎文》:“惟公擢秀齐鲁 ,朴厚忠良,自下升高,勤劳四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你道他果然赤心忠良,代主人看行李么?”
2.忠诚善良的人。《左传·成公十六年》:“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 南朝·宋·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明史·郭楠传》:“人臣事君,阿意者未必忠,犯颜者未必悖……不意圣明之朝,而忠良获罪若此。” 穆青 《历史的审判》:“受审的十名主犯每人都有一套残害忠良的鬼蜮伎俩。”
《折槛图》是宋代佚名画家作品,描写御史正在拖朱云,朱死抱住栏槛不放,还在强辩,成帝侧身坐在龙椅上,长须飘洒,怒火满胸,眼露凶光,与朱云目光针锋相对。奸相张禹手捧笏板得意地站在成帝身边,歪头发出佞笑。辛庆忌正躬身为朱云求情。画面情节紧张而热烈,人物性格刻画真实生动,富有鲜明的个性。线条遒劲有力,色彩鲜明强烈。
朱云,字游,鲁(今山东)人。汉成帝时,丞相安昌侯张禹晋升为帝师,地位显赫。一次,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着诸大臣的面,对成帝说:今朝廷内有一位大臣,上不能正主,下无以利民,占着高位不干事,光拿俸禄不谋其政,像孔子所说的,鄙夫不可与事君。如果不肯把这种人除掉,国家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臣请陛下赐尚方宝剑,杀一奸臣,以激励其他官员。
成帝问指谁,朱云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毁谤上官,公然在朝廷辱骂帝师,罪死不赦!御史奉命推朱云下殿,欲斩之。朱云死死抓住栏槛不放,栏槛被折断。朱云大声疾呼:臣在九泉之下与龙逢、比干作伴足矣,臣死不足惜,但未知朝廷该怎么办!在场的左将军辛庆忌,摘掉自己的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叩头说:朱云性情狂直,早已尽人皆知,陛下对他不可太认真,假如他说得有点道理,不能杀,说得不对,也应该宽恕他。臣愿以死相保,请求免他一死。成帝怒气稍解,免了朱云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