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多多益善。
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其它有关歇后语:
韩信伐楚——暗渡陈仓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
关东大侠——气概非凡
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一枝独秀
早开的红梅歇后语下一句是一枝独秀,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早开的红梅歇后语下一句便是一枝独秀,冬天寒冷,很多花都凋谢了, 而红梅早开,那不正是一枝独秀吗?又形象,又生动。这就是歇后语的妙处。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往往只需前半句大家就知道意思了,如某些场合不便讲出的话,用歇后语也能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使得双方太过尴尬。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1、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2、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况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给老母猪办嚼咕---筛起糠来了(紧张,害怕)
象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紧张,忐忑不安)
象怀里揣了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紧张,害怕,闹心)
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
蚂蚁爬树 七上八下-----接连不断
十五把铡刀铡草-----七上八下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肚里钻进二十五只小耗子-----百爪挠心
二十五只老鼠咬死人-----百爪挠心
生吞蜈蚣 百爪挠心-----挠心
猴屁股扎蒺藜(ji li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坐立不安
脚长鸡眼臀生疮-----坐立不安
裤子里进蚂蚁-----坐立不安
屁股长疮脚扎刺-----坐立不安
屁股生疮背又痛 坐卧不安-----坐卧不宁
请小姨子作伴-----不安好心眼
三脚凳子搭床脚 坐卧不安-----坐卧不宁
土地爷跟城隍打架-----神鬼不安
小偷遇警察-----心神不安
关公离曹营-----不安心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胆小鬼偷东西——忐忑不安
针毡上睡觉——坐卧不宁
裤子里进蚂蚁——坐立不安
怀揣兔子——七上八下
饿虎进宅——四邻不安
十五把铡刀铡草——七上八下
请小姨子作伴——不安好心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小偷遇警察——心神不安
怀揣二十五只兔子--百爪挠心
兔子吃菜--悠闲地嚼
兔子咬起狼来--这还了得
秋后的兔子--又撒起欢儿来
兔子掉进海里--不是时髦(湿毛)的事
兔子急了眼--还会咬人哩
开春的兔子--成群结队
两手掐兔子--稳拿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不倒翁骑兔子:没个老实劲几
穿兔子鞋的:跑得快
打兔子碰见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红毛兔子:老山货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彼此彼此
活剥兔子:扯皮
见了兔子才放扈: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
狡兔撞鹰:以功为守
开着拖拉机撵兔子:有劲使不上(比喻有本事、才能,但因条件所限施展不开)
老虎皮,兔子胆:色厉内荏
老母猪追兔子:上气不按下气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敲锣撵兔子:起哄
青娃望玉兔:有无地之别
拾柴打兔子:一举两得
坛子里荞兔子:越荞越小
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兔几的眼睛:红人(仁)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兔子抱西瓜:无能为力
兔子蹦到车辕上:充大把式
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哩
兔子剥皮:倒扒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比喻十分凶猛)
兔子吃提糕:闷日
兔子戴夹板:充大耳朵驴
兔子豆老鹰:没事找事
兔子构厥子:没后劲
兔子驾辕:不合套
兔子驾辕牛打套:乱套了
兔子见了鹰:毛了
兔子叫门:送肉来了
兔子进虎穴:白送死
兔子进磨道:充什么大耳朵驴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兔子拉犁耙:心有佘而力不足
兔子跑到磨道里:冒充大耳朵驴
兔子生耗了:一窝不如一窝
兔子尾巴:长大了
兔子尾巴:撅着;长不了
兔子下儿:与众不同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下雪天打兔子:自跑
小脚女人追兔子:越撵越没影儿(比喻怎么撵也跟不上)
小脚女人追兔子:超追越没影儿
小兔蹦到车辕上:充什么大把式
羊群里跑个兔:数它小,数它精(比喻年龄虽小,办事却精灵)
野地里撵兔子:谁逮住就属谁
鹰饱不抓兔,兔饱不出窝:懒对懒
属兔子的:一蹦三尺高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半天云里打灯笼——高明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一个形容还是原来老样子的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形容心里很不安:十五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