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的孩子,3岁的淘淘还没上幼儿园,就已经学会了区分事物的大小、长短、多少、形状,还会掰着手指头计算10以内的加法算数。
好多宝妈都羡慕淘淘的聪明,常常夸他:“淘淘这么小就会这么多知识了,真棒!我家的宝宝成天就只爱玩儿,什么都不会!”
其实,我想告诉这些宝妈们:是个孩子都爱玩儿!
宝宝还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玩儿了。因此,我们会在B超下看到有很多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伸展身体,会在子宫里滚动,会拳头脚踢,会吸吮手指,会玩脐带,甚至还有四维彩超拍摄到了胎儿跳舞的场景。
当宝宝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不同的时期,宝宝玩耍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婴儿时期,宝宝可能会吃手玩儿,从大拇指吃到小指,从左手吃到右手,每天不重样!有的宝宝喜欢玩儿吐泡泡、吃玩具、衣服,大一点儿的宝宝可能会喜欢扔东西、随着音乐节拍摇摆身体。
幼儿时期,宝宝智力发育更加完善,会喜欢玩积木、堆沙子、滑滑板车、看动画片儿等等。
直到宝宝进入少儿时期,他们的玩儿可能会更加痴迷。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了,有的喜欢玩儿乐高积木,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下棋等等,各种各样的玩乐方式都有。
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玩的时候,如果爸妈不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的玩耍则有可能会“成瘾”!比如,看动画片成瘾,以致于看的时间太久影响了视力;又比如打游戏成瘾,以致于把学习抛到脑后……
孩子“玩物丧志”是父母最担心的事情。
其实,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很容易看出,孩子玩耍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越小的宝宝越需要通过玩耍来学习和认知周围的事物,婴儿吃手、吃玩具都是一个学习和感知的过程;幼儿玩积木是一个空间认知的过程;少儿下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所有的玩耍其实与学习都是分不开的。要知道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而玩耍与学习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随着孩子长大,玩耍心强过了好学求知的欲望,爸妈们也不要把孩子的玩耍和学习分成两个对立和无法调和的两件事情。聪明的爸妈应该要懂得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获得知识和养分。
树立正确的“玩耍观”“玩就要好好玩,学就要好好学,不能边玩儿边学,两者要分清!”“玩儿!玩儿!玩儿!每天就知道玩儿,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只有你整天在玩儿!”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父母,这种观念可能在大多数家长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然而,这种思想应该要摒弃了。学习和玩耍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把学习和玩耍完全分开,对于少儿或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最后达到的学习效果可能并不会如我们所愿。
而玩耍也并不是负面的,并不是孩子用了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就会挤占孩子学习的时间。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玩耍观”和“学习观”。
玩耍是与人生俱来的能力,而且不仅小孩儿爱玩耍,小动物也爱玩耍。小动物们通过玩耍嬉戏的方式练习撕咬、打斗等,最终练就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领。
而人们也一样,通过玩耍游戏认知周围的事物,还能训练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与动物不同的是,小孩儿还能通过玩耍获得身心的愉悦,完善丰满自己的人格,培养和促进社会情感的发展。
伟大的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曾经说过:“游戏总是一种体验,创造性的体验,而且游戏作为一种基础,会建立人一生的体验。”
玩耍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孩子玩耍、游戏的过程,其实是孩子进行自我表达和探索的方式,通过玩耍,孩子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玩耍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表面那样简单,它其实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怎样在玩耍中引导孩子学习明白了玩耍其实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任孩子去玩耍了呢?当然不是。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玩耍的内容和方式并不相同,因此,父母也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玩耍的内容和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
1、对于婴儿阶段的孩子,父母辅助孩子玩耍占据了主导,但也要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对宝宝的一些玩耍行为可以准许。
比如,我们和孩子说话,引逗孩子笑,其实就是一种帮助宝宝学习语言的方式,同时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加强情感连接。
又比如,在孩子会坐以后,我们应该引导宝宝学习爬行,以此来锻炼宝宝大动作的发育。父母要做的就是用玩具或者声音引导宝宝自主爬行,保护好宝宝不会磕碰或者从高处跌落。
还比如,让宝宝自己吃饭,乱一点、脏一点、慢一点没关系,在宝宝吃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还有进食的专注力。
还比如,允许宝宝触摸泥土、河沙、玩水,或者像小猪佩奇动画片里的佩奇一家一样,一起跳小水坑、小泥坑。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泥土里的微生物甚至还能帮助宝宝完善他们的免疫系统。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堆泥沙,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对玩耍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这个阶段的孩子,随着心智和身体协调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熟,因此,在玩什么、怎么玩上,他们可能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应该是参与到孩子的玩耍和游戏当中去,适时地进行引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兴趣创造机会延伸孩子的学习内容。
比如,孩子爱看动画片,父母可以规定孩子看完一集动画片就休息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讲述一下动画片里的故事,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复述故事。如果年龄太小,不能复述,父母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比如问下宝宝,动画片里都有哪些人?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最喜欢哪一个动画人物?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而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游戏或者活动,父母也不能一味地只培养孩子喜欢的活动。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缺乏对活动全面的认知能力,对于一些活动,比如一些孩子不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做小手工等等,他们可能没办法发现其中的乐趣。那么,这时就需要父母不断地尝试带着孩子一起玩儿,一起活动,让孩子体验到这些活动的有趣之处和意义,这样孩子的玩耍兴趣就能够得到培养。
3、对于少儿阶段的孩子,学习可能要占据更多的主导性。
进入少儿阶段,孩子已经是学龄儿童,他们已经进入小学开启了正规知识学习旅程的大门。这个时候的孩子,家长可能会认为不能够再玩儿了,必须以学习为主!
但是,前面我们说到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时期,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那么怎么在玩耍中让孩子也能学习到知识呢?
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进行更多体验式的游戏——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画展等等,把知识带到参观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孩子学习到知识。
例如去科技馆,可以看到和体验各种孩子平常少见的科学现象,通过体验,为孩子讲解其中的原理和奥妙,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知识的方式,能让孩子学到知识、拓展眼界。
再比如,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多让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耍,除了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能让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拓展知识面或者兴趣。
就像宝宝小的时候就喜欢别人的玩具一样,当孩子在他的玩伴身上看到自己没有的能力的时候,会更能激发他们想要学习和拥有这项能力的欲望。
例如,邻居家的孩子淘淘看到别家的孩子跳绳很厉害,于是主动央求我给他买跳绳教他,还天天自己练习,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去催促或者督促。
结语: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可以通过玩耍来学到知识,获得能力、情感的满足,完善自己的人格。玩耍是孩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玩耍与学习并不冲突。
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孩子玩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认知事物,开拓眼界和知识面,这样的玩耍对于孩子才是有利而且有效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