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备孕>唐太宗善于用人的体现

唐太宗善于用人的体现 唐太宗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有什么影响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答案D 试题分析: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注意题目问的是根本目的,要从统治阶级角度入手,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最根本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封建统治,选项D符合题意,ABC不是根本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太宗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解题的关键是捉住根本目的,要了解根本目的要从那个角度入手。

唐太宗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有什么影响

唐太宗用人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国之道久为后世所推崇,即便放在今天仍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学习。而在他的所有治国方略中,用人之道又更为重要。   唐太宗喜欢人才,也擅长用人,在他理政的23年时间里,所用的文臣武将不胜枚举,著名点的有魏征、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纵观太宗用人之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重视人才,太宗认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人才”。当年太宗平定刘周武,刘下属部将虽然投降,但随后又纷纷叛逃而去,只剩尉迟敬德还留在营中。太宗手下诸将劝他杀了敬得,免生后患,但太宗却认为敬德是个人才,不仅不杀反而重用之。后来敬德果然屡立战功,甚至还救了太宗一命;   其次,知人善用。太宗命封德彝举荐人才,封领命很久都没有举荐一个。太宗问他为何,他说:“不是我不尽心,而是现在没有旷世奇才。”太宗责备他说:“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君子用人,就如同用器皿一样,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取所长。”   第三,对人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有人给太宗出主意,要太宗采用些计谋或权术来试探朝中大臣的忠奸。太宗回答说:“如果用这些权术去试探部下,自身就不够光明磊落,如何要求他们正直呢?”张居正对此的评论也非常深刻:“君德贵明不贵察,明生于诚,其效至于不忍欺,察生于疑,其弊至于无所容,盖其相去远矣。”   最后,有容人之量。太宗在位,时常有大臣秉理直谏,而太宗却常能接受各种不同意见,从不固执己见,也不偏听偏信。张居正更是认为太宗能够兼听为明主要是他虚心求教的结果,这也正是孔夫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要达到的境界。

唐太宗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有什么影响

唐太宗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有什么影响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以后的封建帝王,凡是形成盛世的,比如唐明皇,前期也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 可以说,作为一个帝王,能用好人,听进去谠言,就是一个好皇帝。现在的管理者,也适用这两条。

唐太宗善用人才的做法有什么意义呢?

做法:1谦虚谨慎 2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不像其他个别的皇帝一样,唯我独尊) 3对外开放广泛 意义: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现在在外国,都把华人华侨居住的地方称"唐人街" 他善于用人才,更多的利用了全国上上下下各个地区的想法,可以听多种方法,然后自己在选其中的一种治理国家.

唐太宗是怎样善于纳谏的?又是如何善于用人的?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唐太宗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特点

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
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扩展资料: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唐太宗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用人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唐太宗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良吏,提高行政效率,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二、武则天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了狄仁杰、张柬之等很多有才干的人。在她的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三、任用贤能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用人的基本原则,他任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让才干出众、敢于直谏的姚崇、宋璟担任宰相。经过唐玄宗的治理,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哪些用人思想

原则:任人唯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平,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宝贵.”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2分)引用古人的话如何解释?(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2分)客观上有何作用?(2分)(3)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1分)他在位时用了哪几位贤人?(2分)
  (4)结合材料四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2分)
  (1)人民群众的力量.“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存百姓,重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3)“任人唯贤”.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4)冒充为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实质是保证地主阶级的长久的经济剥削的政权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