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还小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爸爸妈妈帮自己做好。但是在孩子慢慢长大后,自己就会发现,爸爸妈妈帮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少,自己要开始学习做很多事情,这个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个人的自理能力是学前儿童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自理能力好的孩子责任感和自信心也会更强,有强大的自理能力,能够为孩子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
让孩子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是说一时兴起教育一下孩子就可以了,这种行为要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每天都要这样做。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中的乐趣,让孩子自己能够坚持,还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本来就是应该自己做的,爸爸妈妈只是出于好心帮助你罢了。
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我们可以夸奖一下孩子,但是在夸奖孩子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这样的话:“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如果孩子不想自己做的时候,不能顺从孩子的心,要让孩子坚持做下去,告诉他之前爸爸妈妈帮他做的事情现在该他自己做了。
提供机会,让孩子尽情体验
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孩子只有在参与各种事情的时候,才能发展他的个人自理能力。在
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拿主意,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是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等。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发展,以及让孩子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营造宽松的氛围,学会耐心等待
成长需要时间。孩子学习用筷子可能要用好久的时间;穿衣服的时候总是扣错按钮;可能想亲近某个伙伴,小伙伴却不领情;下棋快输了的时候就乱下。孩子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失败,他需要的时间。在孩子尝试的时候,要鼓励孩子,给予他帮助。
如果遇到早上赶着上班,可以早点让孩子起床,让孩子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要安慰他,当他进步的时候,要表扬他,激励他。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更加优秀。
要求积少成多,让孩子逐步独立
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之前很多的事情爸爸妈妈都帮自己做好了。现在要他自己动手的话,一下子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对孩子来说非常难。
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进度表,慢慢地学习。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然后在吃饭前可以让孩子自己盛饭,让孩子对于自己可以吃多少饭有一个大概的估计;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慢慢地,孩子就会逐渐可以自行完成吃饭的一整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