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色的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似闪电,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先知》
我喜欢
很美
爱的认知
惟在分别之际才显得深沉
大约是鼓励人做事不要半途而废。(或教育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有主见要么别做,要么做了就一下做完,不要半途而废。)
完美
纪伯伦
兄弟,你问我:人,何时才能完美无缺?
请听我回答:
当人渐臻完美之时,会感到自己是浩无边垠的苍穹,是横无际涯的海洋,是盛燃不衰的烈火,是璀璨耀目的光焰,是间或狂作、间或静默的风暴,是时而电闪雷鸣、时而大雨滂沱的天空,是欢歌笑吟或悲泣哀号的流水,是春来繁华似锦、秋至枝叶凋零的万木,是耸入云霄的山峦,是深邃低沉的峡谷,是有时肥沃丰饶、有时荒芜贫瘠的大地。
当人感到这一切时,也便到达了通往完美之路的中途。想达到完美境界,那么他还应该在内省之时自感是依恋母亲的孩童,是泽及后代的长者,是彷徨于愿望与情感之间的青年,是奋战过去、苦挣未来的壮年,是独坐禅房的隐士,是埋头书稿的学者,是不辨昼夜的渔夫,是饱尝苦涩、逆来顺受的穷汉,是利欲熏心、谦恭下士的富翁,是漫游在晚霞烟雾和黎明曙光之中的诗人。
当人经历并且熟悉了这一切的时候,也便达到了完美境地,与上帝形影不离。
心灵田野的一抹微笑”
有一位诗人,用思想的珍珠和心灵的宝石装点缤纷的世界;有一位作家,用抒情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塑造大众的灵魂;他在生命长河中真诚的摆渡,点亮多少人情感的明灯;他在人世间高声的呐喊,敲醒多少人沉睡的良知,他就是“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纪伯伦。
一、纪伯伦笔下的爱与希望
一反阿拉伯诗歌讲究用典、崇尚神秘的传统风格,也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一味地模仿或疯狂的变异,纪伯伦抹去时代的痕迹,解脱思想的桎梏,仿佛一只热爱家乡的鸟儿,在蓝天上欢快的鸣啭:“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带在了她的胸口。”(《美之歌》)通过几个自然界经典意象的闪现,霎时间诗化了读者对美的认识和体验,让读者在处处可见的自然景物中对美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纪伯伦在《爱的生命》一文中有一段:“让我们采撷大地上的果实,如同精神采撷爱情在我们心中播下的忠诚的种子所结出的幸福之果;让我们用田里的产品装满库房,如同生活充实了我们感情的谷仓。”这段优美的诗句巧用比喻,妙使拟人,将爱情比作忠诚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开满幸福之花,又将生活幻化成一种结晶和产物,储存在情感的粮仓,在纪伯伦的笔下,爱是精神的战利品,是心灵的抒情之歌,是滋润生命的清泉,饱含生命的能量;爱让无数颗善良、无私和纯洁的心灵在社会中传递,温暖着需要被关爱的弱小的人们,使之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对每一件事的内心感悟都有所不同,譬如说大家都睡觉,有的人睡觉是为了休息,有的人睡觉是为了获得充沛的体能,而有的人睡觉却是为了与梦境之神相逢,焕发出内心灵魂的火花,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看起来不差多少,但人来到这个世界对心灵的诠释都有所不同,人在物质中穿行,完全否定物质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穿越后你能达到心游万仞,胸怀世界吗?穿越物质生活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我们的性灵在这过程中得以遨游,得以接受爱的滋养,这也许就是庄子说的一个最简单的境界“乘物以游心”。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唯有人类社会成员间才有的默契,博爱的情怀,乃生命健康与性情积极的一个标志,它是一记生存的姿态,更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在我看来,爱之所以是永恒的主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生命在多元的选择中显得过于迷惘,需要一个坐标、一盏灯塔确定未来的方向和远方的道路,而那坐标、那灯塔就是爱与希望,纪伯伦在文中表现的爱已非具体的,表面意义的爱,而已经化为一种精神、一种价值、一种情怀,在我看来,他把爱当做了衡量一切行为的准绳和标尺,当做了确定理想的航标和灯塔。
二、纪伯伦笔下的色彩
光与影交织形成的大千世界,充满了缤纷的色彩,作为触景生情、多愁伤感的诗人纪伯伦对色彩的感悟力也自然极为生动和形象。笔者认为,在他的笔下有两种类型的色彩:一是诗意化色彩,二是情感化色彩,譬如说,在他的《诀别》一文中曾有一段:“白的像浮云满天,黄的似阳光灿烂,红的如晚霞一片”诗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了“白——黄——红”三种不同颜色,并配以“浮云——阳光——晚霞”三种美丽景物作为比喻,形象地捕捉到了一幅在离愁别绪人眼中的自然风光图,正所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想之情,这是诗意化的色彩,是诗意化的泼墨山水图,是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六一诗话》)的妙化之笔。再譬如说,纪伯伦在《情侣》一文中曾提到过:“结婚,就是将黄色的美酒与红色的佳酿混合在一起,产生出类似黎明到来时期霞显现出的金黄色。”其中的“黄色的美酒”“红色的佳酿”“金黄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调酒师的色彩极佳的作品,这种奇特的想象和比喻中蕴含了作者对结婚特定内涵的精确表述,也是作者情感的充分体现,是情感化的色彩,这样思想之杯便摆脱了机械的单一色调,融入了情感的琼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在这个资讯异常丰富的时代,有很多书值得去读,我们也读了不少书,但其实读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救赎;古人弹琴,在千山万壑之中“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松风浩荡,紫烟袅袅都为他而响,这是阅读;古人唱歌,在苍林篁竹之内“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云卷云舒、清风明月都与他同唱,这也是阅读,真正的阅读方式,阅人阅事阅山川,阅物阅情阅世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可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是一种阅读,他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灵去旷野旅行,让我们深深感受着黎巴嫩式的美,我真的觉得,读纪伯伦的作品决不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可以泛览,可以流观,可以仰观天地之大,可以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生姿之间,那些深邃的思想已凝聚成一种文化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我相信他的诗歌一定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文化传统,传承在每个东方人的血脉里。
家长感言——与孩子一同读书
读书之乐,开卷之益,前人论述无数,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一个人的阅读史,便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多年来,我与孩子一同读书,一同领略书中光怪陆离的世界,一同体验书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和孩子一同读书,与孩子一同成长,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
一同读书,给孩子打下美丽的人生底色。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启蒙前,我与孩子一同背诵唐诗、宋词中的名篇,一同阅读带有拼音和注解的《荷马史诗》,一同探讨《十万个为什么》中有趣的问题,渐渐地,孩子的言谈举止变得温文尔雅了。
一同读书,充实了孩子的精神家园。当孩子遇到烦恼时,我就与孩子一同阅读,从古韵流芳的《人间词话》到论文谈诗的《文心雕龙》,从高尔基的《时间》到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泰戈尔的《飞鸟集》到纪伯伦的《更遥远的距离》,从戴望舒的《雨巷》到林徽因的《红叶里的思念》,穿过中国古典的幽幽长廊,踏过现代文学的青石泥板,跃过法国浪漫文学的太行雪满,大文豪们睿智的话语、深邃的思想给孩子莫大的启发,无需家长的苦口婆心,孩子已能悟出人生的道理。
许多名人都说,他们一生中最纯洁的幸福,主要来源于书籍。我与孩子最幸福的时光,便是一起读书的时候。
:纪伯伦职业应该是画家/但又是阿拉伯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广泛的定位应是阿拉伯文学作家吧///送上他的经典语句/希望能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启示///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出发///
是散文诗 而且是哲理散文诗
个人感觉 纪伯伦的先知是一种人生体验, 赏析的话,因人而异,只要在书中发掘出、感悟出自己的一些经历就好,慢慢就会明白很多东西。 我真的真的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希望你能深有所思。
他以自然景物“沙”、“泡沫”寓意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的虚幻。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第一次是看见她在可以升华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是看见她在跛子前瘸着腿走。 第三次是当她在难和易之间选择了易。 第四次是当她犯了过失,却以别人也有过失来自慰。 第五次是当她容忍软弱,并将忍耐视为坚强。 第六次是当她鄙视一张丑脸,却不知那正是她自己的面具之一。 第七次是当她唱起赞歌,还以美德自诩。 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整部诗集折射出的爱情,生命的无穷智慧,鼓舞人们锲而不舍的追求,比如“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就体现了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成功前必须隐忍,十年磨一剑。
其实话不难懂,要理解的话你可以放大了去看,联系爱情与人生的深刻命理,自己也许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与他人不同的感悟,但大的方向其实就在人生这个大的哲学命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