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山坡上,有一群猴子。
有一天晚上,一只小猴来到井边玩耍,它往井里一看,看见一只又大又圆的月亮,它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月亮掉进井里啦!月亮掉进井里啦”!其它大猴子纷纷赶来,一只年长的猴子说:“别慌,我们一起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
猴子捞月大家想啊想,想了一个办法,一只猴子抓上了树梢,另一只猴子抓往另一只猴子的尾巴,它们一个接一个,最后一只猴子把手伸进井里捞月亮。
小猴子刚碰到月亮,月亮就变成一块一块的,小猴子着急的说:“月亮不见了。”年长的猴子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呢?”它一气之下松开了手,猴子都纷纷掉下了井。
这时,一只小猴子抬头看了看,说:“月亮还在天上。”大家抬头一看,月亮真的还在天上。
小猴子你们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在天上吗?让我告诉你吧!月亮不会掉进井里的,在井里的倒影,所以小朋友你们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
《猴子捞月》是根据民间童话"猴子捞月"改编,讲述了一群贪心的猴子发现月亮想把它占为己有,结果用了各种方式,最后都没弄到月亮的故事 。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倒挂了半天的猴们觉得很累,都有点支持不住了。有的开始埋怨说:“快些捞呀,怎么还没捞起来呢?”有的叫着:“妈呀,我挂不住啦!挂不住啦!” 老猴子也渐渐腰酸腿疼,它猛一抬头,忽然发现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声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呢!” 众猴都抬头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众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当真,所以空忙一气,又愚蠢又可笑。
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山上玩耍,看见空中挂着一个圆圆的月亮,水潭里也有一个月亮。于是,猴子们一个拉着另一个的脚,拉成一长串,挂到水面。它们还找来了葫芦瓢,传到最下面那只小猴。它盛了一瓢水就把“月亮”捞在瓢中。大家兴高采烈,围着“月亮”跳舞。一不小心,一瓢水泼在地上,“月亮”没有了。抬头一看,月亮依旧挂在空中。大家面面相觑,困惑不解。
童年是令人难忘的,发生过很多让我啼笑皆非的事儿。
那是我5岁的时候。一天晚上,我在院子里玩,忽然发现盛满水的脸盆里有一轮圆圆的月亮。我欣喜若狂,左看右看,不知有多么兴奋。我急忙跑到邻居小姐姐家,把这个重大发现贴在她耳边一说,她不屑地说:“我才不信呢,你骗人!”我急了:“小狗才骗你,不信咱俩一起去看。”说着,我拉着她往我家跑。
我得意扬扬地指着脸盆里的月亮说:“看,好圆的月亮啊,我没骗你吧!”
她蹲在脸盆旁边,疑惑地说:“咦,你真的捉住了一个月亮啊!不过,它怎么不像天上的那个呢!噢,对了,天上的月亮是它的妈妈。”姐姐想了想,不放心地说:“它会不会跑呢?要不咱俩把它扣住吧!”用什么扣呢?我看见门口有个旧脸盆,就拿来扣在了装月亮的脸盆上。嘿嘿,真是天衣无缝。姐姐临走时再三叮嘱,千万别让月亮跑了。
送走了姐姐,我跑回屋,对姥爷说:“姥爷,我捉住了一个圆月亮。”姥爷很惊奇:“捣蛋鬼,你又在骗姥爷吧?”我见他不相信,扯着姥爷的衣袖去看月亮。
我怕掀开大口子会让月亮跑掉,只掀开一条细缝让姥爷看。姥爷什么也没看见。我吓坏了,着急地说:“完了,月亮跑了!”我一把将脸盆扔到一边,这时突然看见月亮在脸盆里正睡得香呢!姥爷得知这就是我捉的月亮时,哈哈大笑起来。我忙解释道:“刚才它害羞,所以藏起来了。”
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又去看月亮,才发现月亮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傻了眼,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姥爷说:“好孩子别哭了,月亮肯定是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准回来。”我这才破涕为笑了。
草船借箭 (cǎo chuǎn jiè jiàn)
周瑜见诸葛亮有才干,总想找机会除掉他。一天,周瑜以公务为由,要诸葛亮10天内赶造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答应了,还说只要3天时间。周瑜很高兴,和诸葛亮立了军令状。 诸葛亮悄悄找来鲁肃,说:“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盖起来,在船的两边扎上一千多个草把子。”鲁肃答应了。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和鲁肃坐着这二十条船来到江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人面对面都看不清。船靠近了北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叫船上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摸不清虚实,不敢出兵,调集了一万多士兵朝江里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把二十条船掉个头,继续擂鼓呐喊。天快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鲁肃很佩服诸葛亮,说:“先生怎么知道今天有大雾呢?”诸葛亮曰:“作将军的怎么能不知道天文、地理和阴阳呢?三天前我已经算到今日有大雾了。”
就这样诸葛亮完成了造箭任务。
“草船借箭”形容神奇的计谋。
(出自《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胸有成竹的意思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说明了: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多观察,多调查研究。不能像猴子那样不切实际,自作聪明,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待一件事情要仔细观察,不要盲目的去做事,有时候观察比做事重要,善于观察,明白事理。
《猴子捞月》的故事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就是这个简单好玩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只凭主观臆想,要搞清楚事情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不出乱子。
扩展资料:
典出《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过去有一个伽师国,国内有一座波罗柰城。在城郊人迹稀少的森林中,生存着数百只猴子。一天晚上,这群猴嬉戏着来到了一口井旁。不知是哪只猴子先发现月影在井中一晃一晃,便大吃一惊:“不好了,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一只年长的猴子一听,赶过来看了看井中的月亮,便对同伴们说:“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把它捞上来,免得叫世界上每个夜晚都黑沉沉的。”可怎么才能捞出月亮呢?那只年长的猴子一拍脑壳:“有办法了,我攀在树枝上,你们拽住我的尾巴,一个连一个,就可以捞出月亮了。”
于是,那群猴便一个接一个,连成了一长串。可没想到连在一起的猴群太重了,树枝承受不住,在猴子快接近水面时“咔嚓”一声折断了,这群猴都掉到了井里。现如今,人们常用这则典故来告诫,如果庸人自扰,难免会招致灾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猴子捞月
展开全部
一天晚上,一些猴子出去玩,有一个猴子来到河边,他往河里一看,就大声喊说月亮掉到了水里了,我们要快把它捞出来。于是,有个猴子先爬上树,然后倒垂下来,抓住另一只猴子的腿,一个连一个,最下面的猴子刚要捞到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见了。过了一会儿,河水平静了,月亮又在水里了。最下面的猴子又捞了一下,月亮又不见了,最上面的猴子往天上一看,他对大家说:“月亮还正在天上呢。”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事不能太冲动,先让心静下来。经过思考后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