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身材高大的爸爸还是在职场叱咤风云的妈妈,在家可能都害怕自己的孩子。
不信?那来看看:
商场里,孩子看中了一个玩具,可是妈妈不肯买,孩子就往地上一坐,两条腿乱踢,“我要嘛!我就要嘛!”
妈妈看见身边的行人都看着自己和孩子,脸上刷的一下就红了,怕孩子给自己丢人,只好妥协......有没有这样的妈妈?
超市里,一个男孩站在琳琅满目的零食前,东边抓一把,西边抓一把,爸爸明知这些都是垃圾食品,对孩子的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但想想自己平时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心疼孩子,怕孩子得到的父爱不够,就把零食当做补偿......有没有这样的父亲?
家里,老公玩电脑,老婆看手机,孩子吵着要看平板里的小游戏,夫妻两明知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但因为怕孩子吵,也就满足了他的要求......说的可是你?
整天跟孩子厮混在一起的我发现,我们这一代的人,与老一辈相比,更敢对孩子表达爱,但也更害怕自己的孩子。
当你出现“害怕孩子”的心理时,就意味着你对孩子的教养要失败了。
你会发现,孩子每次路过玩具店,即使事先讲好了不能买,他也可能通过撒泼打滚来要挟你;
有时候自己偷偷逛超市,就怕带着孩子一起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眼睛看不清楚东西了 ......
我印象中,我家两个孩子从来没有在商场或者超市里让我难堪过,一次都没有,不是他们没有要求,而是从第一次出门我跟他们讲清楚规则后,说不买的东西就从来没有买过。
既然是规矩,那就说好了不能变卦,家长或是为面子,或为了暂时的安宁,一次次用妥协满足孩子,这不是给孩子“吃毒品”,让他们上瘾吗?
01
可是孩子哪有不喜欢玩具和新奇东西的?
我告诉他们:“喜欢吗?那你们可以看看,我在那边的休息区等你们,看好了来找我。”
德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蜜蜂采蜜总喜欢采固定的某些花,它们甚至为了采某一种花的花蜜而飞行很远的一段路。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蜜蜂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性,是因为蜜蜂有一种神经细胞。
当蜜蜂采蜜时,采到比自己预期要多的蜜时,蜜蜂的这种神经细胞就会活化,它会记住这种花的颜色、味道和形状,以便下次再来。
而蜜蜂的这种神经细胞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和人类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很相似。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父母讲好了原则,被孩子打破后,一定不会是他最后一次使用这种伎俩。
因为,他尝到了甜头,大脑中已经留下了记忆。
在规矩和原则面前,我从来不怕伤了孩子的心,反而,从来没给过越矩机会的孩子内心都坚强的很。
如果不是大人自己心里有鬼,每一个孩子都能长成守规矩的好孩子。
02
不要阻断孩子的体验
当拒绝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于心不忍,尤其是遇到本来就很乖巧的孩子,父母哪里舍得看见孩子希望落空的表情?
每个周日的晚上是给哥哥零花钱的日子,昨天晚上我们进电梯时,有一个送外卖的与我们一同进电梯,外卖的炸鸡香味,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垂涎三尺。
哥哥说:“我好想吃啊。”
爸爸提醒他:“你可以用你自己的钱买呀。”
哥哥恍然大悟,“对哦,我也有钱了,妈妈,星期天我能买肯德基吃吗?”
换成平时,我肯定会说:“NO!”
但我想让他体会下自己花钱是什么感觉,于是我同意了,并且提醒他“一对鸡翅差不多9元,你打算买几对呢?”
哥哥现在的零花钱是26.8元,每周7元,加上这个周末的,一共33.8元。
“我要一对,妹妹要一对,爸爸要一对,妈妈要一对,一共四对哦。”
可是,儿子啊,你的钱不够买4对耶。我要不要帮他分担掉一点呢?
哥哥自己想吃,还不忘记跟我们一起分享,我一边庆幸自己还好答应了他的要求,不然哪里知道哥哥这么懂事,一边又替他心疼自己的钱,这一花基本不剩了。
但是,转念一想,我什么都没说。
我不能因为害怕他心疼自己的钱(看见这么懂事又体贴的孩子,怎么忍心看见他难过),就阻止他体会花光了所有积蓄会是什么感觉。
洪兰也说过,适度的挫折对孩子反而是好事。
03
要相信亲子间的复原力
你是否有过不小心凶孩子,等到理智恢复后又后悔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呢?
前几年,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折磨着我。
我不是一个轻易会对孩子吼叫的妈妈,但是在理智断线的时候会偶尔发作,有时候刚对孩子吼完,自己就有一种肠子都要悔青了的感觉:这么乖巧的孩子,我怎么忍心啊!
可是,当我越沉浸在这种无边的悔恨中,自己就越痛苦,反而对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越不利。
因为,我无时无刻不怕自己一时失控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什么不好的影响。
我也害怕自己简单粗暴的方式,会不会让孩子越来越不爱我了。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练习,我终于慢慢体会到,孩子和父母之间只要有爱,父母只要持续关注孩子,我们之间无论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最后都能恢复亲密的关系。
看美剧的时候,无论剧中的人物吵得多么凶,下一集他们就和好了,而且感情可能比之前还要好。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复原力。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却是一旦陷入撕破脸的境地就可能老死也不相往来。
夫妻、邻里、同事甚至跟自己的领导,一旦发生口角、意见分歧时,会沉默很长时间,哪怕马路上迎面撞上了,也会赶紧躲避或者当没看见。
这就是缺乏情感复原的能力。
04
有一项研究发现,保证夫妻关系能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的关键在于,这两人有没有和解的能力。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最糟糕的是不肯接受和解的父母。
我看见过一对母子,马路上,犯了错的孩子追着妈妈喊:“妈妈,我错了。”
妈妈却生气地说:“你错哪了?你还知道错了?”
这样的妈妈,好像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得不到原谅。
李雪说,不接受和解的妈妈,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焦虑,不敢在关系中放松做自己,一有冲突就会从关系中撤离。
我发现孩子天生有复原关系的能力,反而是那些由于小时候的经历或者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里长大的人,做了父母后普遍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行为需要“导正”时,害怕管教;使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后,又没有能力和孩子和解,如此,亲子关系就在这样的模式中恶性循环。
选择逃避,看似矛盾不再发生了,其实是将一点点的小错慢慢积累,直到有一天再也忍受不了,就来个大爆发,伤人伤己。
逃避不适合用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可能觉得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等孩子大了,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没错,时间的确可以解决或者冲淡很多事情,但绝不适用于孩子的教养。
想解决孩子的教养问题,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勇敢地面对。
作者简介:四月,四世同堂下的孩子,灵感源于生活,道理来自经验,80后二宝宝妈,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到更多教养中遇到问题的父母。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