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一般会在以下几种情况发脾气,表现为:扔东西、大喊大叫、大哭甚至崩溃。归纳一下,一般原因为:
1.不能像大人一样完成一件事(如画画、撕贴纸等要求比较高的精细动作)时,会把作品毁掉、扔掉、丢弃。
2.被同伴影响、打乱正在做的事(尤其是一些经过努力才完成的事,如搭积木、拼拼图等)时,如果是在熟悉的环境就会大喊大叫、哭、叫妈妈帮忙,用激烈的语言要求同伴离开;如果是在陌生场合就默默啜泣,进而大哭要求妈妈带她回家。
3.被家人遗落(如父母说“我先走了,你自己就在那儿吧”等)时,会大哭大喊大叫。
4.被好朋友孤立,会默默啜泣,“她们不跟我玩,她们永远也不跟我做朋友了”,并要求妈妈帮忙。
很多父母常常会把孩子发脾气当作是孩子不听话,或者觉得孩子挑战了自己的父母权威。
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哪怕是合理的需求。
说实话,面对发脾气的孩子,真的想狂揍一顿,但是能够管理好情绪的父母,只是想想而已。我也揍过孩子,但基本都是在自己冷静下来以后才去做决定,是否要揍?
当知道了——父母揍孩子是一种无力和脆弱的表现时,我不得不提醒自己“离开现场,深呼吸”。然后按下面的流程来思考和处理:
1、先让自己离开现场,调整气息或喝杯水。
2、把事情从头捋一遍,回顾孩子因什么事而发脾气,这件事是否是孩子正常的需求,家长能不能妥协?
3、你的态度有没有问题?在这件事之前你有什么烦心事?是否干扰到了你的情绪?
4、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彼此都冷静(不用阻止孩子的哭泣,你只需抱着ta,多次抚摸后背,给ta温暖而有力的拥抱,保持安静,什么都不说)
5、情绪稳定后,再进行说教“妈妈/爸爸理解你的需求,但我需要你用好的态度来表达,我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但不接受你的态度”。
6、告诉孩子如何来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让孩子知道:针对合理的需求,只要你礼貌而清楚的表达,就一定会有回应。
7、一起去做一件你们都喜欢的事儿,让孩子脱离刚才的糟糕氛围。(切忌旧事重提,不要时不时把刚才不愉快的事拿出来说教)
如果不幸,你没忍住,打了孩子。不用过分自责,父母不是圣人,也不要用满足物质需求的方式来向孩子道歉(妈妈给你买个冰激淋怎么样?不哭了哈)。
道歉的方式简单而诚恳(不用为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找太多理由或借口),“对不起,妈妈/爸爸刚才不应该…,我错了,你能原谅我吗?”就这样。
可能会有些朋友说“孩子的确是做了超越教养底线的事,是不能妥协的,也不能打吗?”
我想说,我们不能在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因为冲动而打孩子,但如果真的想让孩子明白事态严重,必须引以为戒,那可以先冷处理,设置“思考椅”或“思考角”(并不是把孩子关起来,而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或固定的椅子,确保与孩子共处在一个大空间)。要求孩子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做的对不对,想清楚了再过来找父母聊聊。
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语气上冷静,但态度上坚定,并不是要说出撒气一样的话,而是要告诉孩子“你确实需要冷静一下了,我随时等你过来找我谈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可能哭闹、根本不听你说,可以暂时无视ta,不用在这个时候讲道理,坚持你刚才提出的要求,做你自己的事就好。
孩子的情绪,看上去好像是孩子的问题,其实跟家庭及父母有着直接的联系。
帮助孩子去管理情绪,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孩子,其实最终成全的是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蹲下来,耐心点,再耐心点。
倾听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