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怀孕>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

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 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

当时刘备被曹操追杀带着百姓从新野逃往江夏,也就是刘琦的属地,可是曹操当时的大敌就俩,一个刘皇叔一个就是东吴孙权,诸葛亮隆中对就说过不要与东吴为敌要联盟,当时正好鲁肃来江夏,诸葛亮就跟着鲁肃去东吴说服孙权 搞一个孙刘联盟,很强的哦,可是刚到东吴就遭到一堆山炮似的东吴官员的刁难,比如说什么刘备老是失败什么的,所以诸葛亮就凭借自己的舌头也能杀人的智谋一一战败他们,说的东吴官员哑口无言,当时东吴是有好多主张投降曹操的比如张昭,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为了表明刘备势力再小也不投降并与曹操为敌也为了让孙权同意孙刘联盟,最终强大的孙刘联盟就成立啦。呵呵,就有了之后的赤壁之战,打败曹仁,占领荆州。可惜英雄啊。。好久没说这么起劲了,呵呵,提问者?给个好评吧,哈哈。玩笑玩笑,就当让众人了解历史吧。舌战群儒是孙权看到孙刘联盟有智者的铺垫,是赤壁之战的救命草。 历史是真实的。诸葛亮是超群之才。

诸葛亮舌战群儒概括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

地点,在江东孙权处。起因,连孙抗曹。人物,诸葛亮,张昭、张纮、顾雍、孙韶、骆统、薛虞翻、步骘、陆绩、程秉、陆绩、阚泽、张温等

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主要内容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必须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翻译 诸葛亮舌战群儒节选

座间又有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仿张仪、苏秦的巧言辩说,用以游说东吴吗?诸葛亮看那人,乃是步骘。诸葛亮说:步子山(步骘字子山)只知道苏秦与张仪为善辩之士,却不知苏秦张仪亦人中豪杰。苏秦担任六国诸侯的宰相,连纵抗衡;而张仪两次担任秦国的宰相,皆有匡扶人国的谋略才能,非同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君等听说曹操虚空之言,诈伪之词,于是就畏惧请降,如此怯弱,还敢笑苏秦、张仪吗?步骘听后,默然无语。

诸葛亮舌战群儒 历史上有记载吗

诸葛亮舌战群儒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是《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历史上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东吴第一谋士张昭诘问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最终却使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即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张昭此问着实厉害,李贽评此句曰:“下得好毒手”。诸葛亮笑着回答:“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以大鹏自况,志在万里;将群儒比作群鸟,胸无大志。接下去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人染沉疴,当用和药糜粥。而不可用猛药厚味,说明刘备取胜尚需时日.又进一步用事实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此段诸葛亮以充分的事实为论据,对“自比管仲乐毅”之说予以论证,在凿凿事实面前张昭的非难不攻自破。诸葛亮将刘备的暂时之败归于三个原因:一是刘备仁义,不忍夺同宗基业,不忍舍弃赴义之民,甘与同败;二是刘琮孱弱,听信妄言,暗自投降;三是刘备向日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之后引用汉高祖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作类比论证说明刘备失利是暂时的,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进而归纳出汉高祖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韩信之良谋,突出自己在刘备兴复汉室大业中的重要作用。此段答张昭刘备得先生反不如初之问,水来土掩,滴水不漏。以上皆为防守之举。接着话锋一转,将矛头直指东吴群儒:“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李贽评诸葛亮的反驳之论为“说尽今日秀才病痛”。诸葛亮此举攻势凌厉,使对方“并无一言回答”。此乃先守后攻、攻守有度之辩论策略。对虞翻的“刘备大败犹言不惧曹实为大言欺人”之语,诸葛亮只以刘备寡不敌众,退守夏口,以待天时相应,是为防守,随即便有“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之语来反攻,使虞翻不能对。后对步骘、薛综等人的发难,孔明莫不用此先守后攻之法对之,使东吴的儒者一个个败下阵来。
此法妙极。因有群儒诘问在先,不容不答,故宜先守,且守得从容,既曲尽事理,又详陈事实,将对手的诘问一一化解;又因群儒来者不善,多有恶意,便于守住阵地后发起反攻,使论辩进退有致,引人入胜。设若只守不攻,则必陷被动境地;若只攻不守,失去了据理陈词的部分,使论辩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则缺乏以理服人的成分。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概括80字左右

曹操大军南侵,先取荆州,后逼刘备,危急存亡之际,诸葛亮奉命到柴桑结连孙权共同抗曹。当时曹操兵力雄厚、来势汹汹,东吴群臣分作投降和抵抗两派,诸葛亮以口才与赞成投降的东吴众文臣展开辩驳,辩得众人无言以对。

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1、舌战群儒是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没有文字能证实确有此事。

  2、正史只记载大事,而文学创作却需要血肉丰满,情节独到。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属于文学创作。精彩的情节脍炙人口,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反映了诸葛亮为了实现联吴抗曹的大政方针,与东吴的名人文士们开展辩论,舌辩内容从军师战略到伦理大义,从心理和道理各个方面侃侃而谈,从气势上压倒了对方,起码使对方认可了他的个人魅力和能力,才有利于进一步说服孙权。